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微孔
很小的孔(不易用肉眼看见的小孔)
《漢語大詞典》:眼急
睁眼看,干着急。形容无可奈何。《人民日报》1971.9.22:“土改后, 银达乡 的冬学、识字班、民校立刻兴办起来了。这时,贫下中农欢欣鼓舞,地主分子却看了眼急。”
《國語辭典》:目击者(目擊者)  拼音:mù jí zhě
亲眼见到事件发生经过的人。如:「他是这次车祸的唯一目击者。」
《漢語大詞典》:闇相
旧时的摸骨相法,不用眼看而凭用手抚摸。 唐 徐炫 《五代新说·符命》:“帝射犬毙,有二人出,将辱帝,有老母两目盲,匍匐而出,曰:‘何敢与大家争!’二子乃止。母言善闇相,徧捫诸人,皆云卿相而已,至帝曰:‘贵不可道。’”
《漢語大詞典》:暗火
(1).将熄灭之火;肉眼看不到光焰的火。 唐 白居易 《郭虚舟相访》诗:“寒灰埋暗火,晓焰凝残烛。”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十章:“灰色的尘土,热得像刚掏出炉的包着暗火的灰。”
(2).喻潜存的力量。 宋 苏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二豪沉下位,暗火埋湿炭。岂似草玄人,默默老儒馆。”
《國語辭典》:眼睁睁(眼睜睜)  拼音:yǎn zhēng zhēng
张著眼睛。形容发呆、无动于衷或无可奈何。《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把个权勿用气的眼睁睁,敢怒而不敢言,真是说不出来的苦。」《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船眼睁睁就要沉覆,他们不知想法敷衍著早点泊岸,反在那里蹂躏好人。」
《國語辭典》:眼巴巴  拼音:yǎn bā bā
1.迫切渴望的样子。《董西厢》卷五:「我眼巴巴的盼今宵,还二更左右不来到。」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想佳期心攘攘,盼欢会眼巴巴。」
2.形容面对事情的发生,却无可奈何。《文明小史》第一○回:「傅知府无可如何,也顾不得上司责问,只得将一干人松去刑具,眼巴巴看著领去。」
《漢語大詞典》:眄视(眄視)
斜着眼看。 三国 魏 阮籍 《猕猴赋》:“躭嗜慾而眄视兮,有 长卿 之妍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思 (似笑非笑对 文清 眄视一下):‘不,叫 愫妹妹 补吧。’”
《國語辭典》:斜视(斜視)  拼音:xié shì
1.斜著眼睛看。南朝梁。何逊〈七召。声色〉:「托斜视于遗簪,寄含情而举扇。」
2.一种眼病。当注视目标时,一眼直视,另一眼斜向一方,多由眼肌失衡所造成。常见的有内斜视和外斜视。也称为「斜眼」。
《漢語大詞典》:野眼
方言。谓注意力分散,眼看别处。《何典》第一回:“近日也出了一件怪物,叫做甚么蛐蟺哥,有时伸长倘(躺)脚,辊在路头路脑,倘然路上行人看了野眼,不小心踏着了他,便两头一齐蹺起,吹出一口斜气来。”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十一点十分!’-- 黄女士 心里一跳,不敢再打野眼,低头再办她手里的事。”
《漢語大詞典》:白视(白視)
用白眼看。表示轻蔑或不满。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他抢白了我一句,白视了我两眼,又飞也似的拉着车子跑了。”
《漢語大詞典》:睁察
亦作“睁叉”。 瞪着眼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贼头领,闻此语,佛也应烦恼。嚼碎狼牙,睁察大小。” 凌景埏 校注:“睁察,睁眼察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剔团圞的睁察杀人眼,嗔忿忿地斜横着打将鞭。”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他骨碌碌将怪眼睁叉。迸定鼻凹,咬定凿牙,则被你諕杀人那。”
分類:着眼眼看
《國語辭典》:望山跑死马(望山跑死馬)  拼音:wàng shān pǎo sǐ mǎ
比喻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却很远。也作「望山走倒马」。
分類:眼看看着
《漢語大詞典》:睃见(睃見)
斜着眼看见。《水浒传》第三十回:“ 武松 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 武松 早睃见,自瞧了八分尷尬。”
《漢語大詞典》:眼撑撑
形容睁眼看着,无可奈何。《花月痕》第四一回:“﹝我和 秋痕 ﹞纔见有个独木板桥, 秋痕 先走上去,扑落一声, 秋痕 竟跌下去,我眼撑撑的看他沉到没影去,一面哭,一面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