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日寇  拼音:rì kòu
寇,盗匪。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六年到三十四年)因日军强行侵略的行为与强盗无异,故称为「日寇」。
《漢語大詞典》:匪荒
盗匪引起的灾祸。 姚雪垠 《长夜》三:“六年以前,大约是初冬季节,象死水一样的平静的乡下发生了匪荒,把他们祖上遗留下来的住宅,连佃户居住的居子一起烧光。”
分類:盗匪灾祸
《漢語大詞典》:清乡(清鄉)
清查四乡以肃清盗匪等。反动统治者常以所谓“清乡”名义迫害群众,打击革命力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方档案》:“由于向来治盗,以清乡为唯一政策。而所谓清乡之法,又极惨酷离奇……名为治盗,实则殃民。” 徐特立 《致张敬尧的公开信》:“时势稍静,官厅举议,清乡风起云涌,匪去而清乡队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一章:“﹝土豪老财﹞打算一旦官军扫荡了 商洛山 ,他们就四乡修坟祭祖,协助官府清乡。”
《漢語大詞典》:盗乱(盜亂)
(1).窃盗与叛乱。语本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汉 班固 《幽通赋》:“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盗乱为赖道。”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 三秦 无盗乱之患, 汉 军有彊雄之势。”
(2).盗匪之乱。《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你家从来多阴德,虽有盗乱,不必惊怕!”
《国语辞典》:剿匪  拼音:jiǎo fěi
消灭盗匪。如:「梁山一带屡传打家劫舍事件,官府已决定派兵上山剿匪。」
分类:消灭盗匪
《漢語大詞典》:贼祸(賊禍)
祸害。 明 高启 《评史·卫瓘》:“及 会 败而 艾 出,又恐 艾 讎己,则追杀之於 绵竹 , 瓘 之贼祸如此,苍苍者所以不赦、而假手於一妇人也。” 清 李雯 《答陈大樽书》:“螳性贪忌,宜遭贼祸,正似 钟士季 见杀,不足悲怜。”亦指盗匪或叛乱者造成的危害。 清 戴名世 《崇祯甲申保定城守纪略》:“ 崇禎 十六年,因贼祸孔棘,建牙之吏遍於畿辅。”
《漢語大詞典》:匪祸(匪禍)
由盗匪骚扰造成的灾难。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国家的赋税加重,地主的租息加重和战祸的日广一日,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 茅盾 《子夜》六:“什么匪祸,都是带兵的人玩忽。”
《國語辭典》:邦老  拼音:bāng lǎo
古代戏剧中的角色名称。专演盗贼恶人。清。焦循《剧说》卷一:「末、旦、净、丑之外,又有孤、徕儿、孛老、邦老、卜儿等目。……邦老之称,一为合汗衫之陈虎,一为盆儿鬼之盆罐赵,一为朱砂担之铁幡竿白正,皆杀人贼,皆以净扮之,然则邦老者盖恶人之目也。」
《漢語大詞典》:速寇
招致盗匪。国语·晋语八:“离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 韦昭 注:“速,召也。” 唐 张廷珪 《谏停市犬马表》:“饥饉荐臻,边荒速寇。”
分類:招致盗匪
《漢語大詞典》:逸盗(逸盜)
在逃的盗匪。 清 林则徐 《拿获行劫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逸盗 吴老五 等飭缉,获日另结。” 清 张伯行 《驳勘顾少连家被盗一案檄》:“ 张二 ,又名 张品 ,是否即係 顾 案逸盗?”
分類:在逃盗匪
《漢語大詞典》:水盗
出没于江河湖泊的盗匪。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七章二:“ 周盛波 说道:‘此等小小水盗,本当早日剿除。’”
《漢語大詞典》:通匪
勾结盗匪。 巴金 《雨》四:“青年学生只要看了两三本社会科学的书,或者说几句对时局不满的愤激话,就会被校长检举,有时候甚至于拉出去杀头,罪名是通匪。”
分類:勾结盗匪
《国语辞典》:捻匪  拼音:niǎn fěi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西元1852~1868)活动于北方的盗匪。原为安徽、河南、山东一带的乡民,为了驱疫避灾,点燃油纸捻玩龙戏,称之为「捻」,参加的多为游手好閒、不事生产的地痞无赖,后来愈聚愈多,遂成股匪,而横行乡里,为害甚大。也称为「捻子」。
《國語辭典》:匪穴  拼音:fěi xuè
泛称敌人、盗匪所盘踞的地方。
分類:盗匪盘踞
《國語辭典》:匪首  拼音:fěi shǒu
盗匪的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