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炰燖
用火烧烤。 唐 韩愈 《苦寒》诗:“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炰燖。”
分類:火烧烧烤
《漢語大詞典》:实柴(實柴)
古代一种祭礼。把牺牲放在柴上烧烤,以为享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郑玄 注:“实柴,实牛柴上也。”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
《漢語大詞典》:炙啖
用火烧烤吃。尔雅·释草“蒿菣” 晋 郭璞 注:“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奥肉法:“﹝作奥肉法﹞尤宜新韭,新韭烂拌亦中炙啖。其二岁猪肉未坚,烂坏不任作也。” 金 麻九畴 《又和伯玉食蒿酱韵》:“菣可为炙啖,博哉《释草》儒。”
《漢語大詞典》:燎炙
(1).一种烹饪法。将肉类等食品放在火上烧烤。《淮南子·齐俗训》:“煎熬燎炙,齐味万方。”
(2).烘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民惰窳,少麤履,足多剖裂血出,盛冬皆然火燎炙。”
《漢語大詞典》:炙炰
指烧烤的肴馔。
分類:烧烤肴馔
《国语辞典》:割烧(割烧)  拼音:gē shāo
烤肉。凡烧烤整只的猪、羊、鹅,皆可称为「割烧」。《金瓶梅》第四三回:「厨役上来献小割烧鹅,赏了五钱银子。」也作「割道」。
分类:烤肉烧烤
《漢語大詞典》:焦燎
谓受烧烤。文选·成公绥〈啸赋〉“济洪灾於炎旱,反亢阳於重阴” 唐 李善 注引《灵宝经》:“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悕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
分類:烧烤
《国语辞典》:玻璃质肥料(玻璃质肥料)  拼音:bō li zhí féi liào
把含有硼、砷、锰、钼、钴等元素的化合物和玻璃粉末经高温烧烤后融合在一起,制成颗粒肥料。在土壤中不容易被水冲走,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肥效较长。英文缩称为F.T.E.。
《国语辞典》:欲炙之色  拼音:yù zhì zhī sè
炙,烧烤。欲炙之色指急于想要烧烤食物的神色。形容非常贪食。《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国语辞典》:炭烤  拼音:tàn kǎo
用炭火烧烤。如:「炭烤食物的香味浓郁,令人食指大动。」
《国语辞典》:杠子头(杠子头)  拼音:gàng zi tóu
1.比喻爱抬杠、爱争辩的人。如:「两方谈判时,可别把杠子头老李找去,免得坏事。」
2.一种以面粉加水揉制、烧烤而成的周围有捲摺花纹的扁圆形硬饼。也称为「扛子火烧」、「杠子火烧」、「火烧」。
《国语辞典》:串烧(串烧)  拼音:chuàn shāo
用细竹签串起食材烧烤而成的食物。如:「烤肉架上的串烧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不禁垂涎三尺。」
《国语辞典》:火烤  拼音:huǒ kǎo
用火烧烤。如:「一家五星级饭店新推出火烤全羊大餐。」清。徐珂《清稗类钞。豪侈类。某侍郎之饮馔》:「试言其鸭,则火烤而松脆者,仿京师制也。」
《国语辞典》:焦棱  拼音:jiāo léng
北平方言。因烧烤而使边缘翘起。如:「等大饼烤得焦棱了,就可以翻面起锅了。」
《漢語大詞典》:裹烧(裹燒)
谓包裹其完体而烧烤。《礼记·礼运》“以炮以燔” 汉 郑玄 注:“﹝炮﹞裹烧之也。”说文解字·火部“炮” 清 段玉裁 注:“《礼运》注曰:‘炮,裹烧之也。’按,裹烧之即《内则》之涂烧。” 张舜徽 约注:“上古始有火化,惟知取已杀鸡豚裹烧之,故炮炙之事为多。今俗犹有以黄泥涂鸡豚之外,置火中煨之者。迨泥乾坼裂,以手破之,则毛与泥俱脱落而肉熟矣。今人称为烧烤,即古炮炙遗法也。”
分類:包裹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