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失火  拼音:shī huǒ
发生火灾。《南史。卷二八。列传。褚裕之》:「宅尝失火,烟爓甚逼,左右惊扰,彦回神色怡然,索舆徐去。」《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邻家失火,令堂对天祝告,反风灭火,天下皆闻。」
《國語辭典》:毕方(畢方)  拼音:bì fāng
1.神话传说中主火灾的怪鸟,形体像鹤而单足。《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文选。张衡。东京赋》:「八灵为之震慑,况鬾蜮与毕方。」三国吴。薛综。注:「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者,常御火在人家作怪灾也。」
2.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淮南子。泛论》:「山出枭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坟羊。」汉。高诱。注:「木之精也,状如鸟,青色,赤脚,一足,不食五谷。」
《漢語大詞典》:人火
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漢語大詞典》:火所
发生火灾的地方。左传·襄公九年:“使 华臣 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
分類:生火火灾
《漢語大詞典》:近火
(1).近处的火灾。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2).靠近火;烤火。 晋 陆机 《君子行》:“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唐 曹松 《送僧入蜀过夏》诗:“五月 峨眉 须近火,木皮领重只如冬。”
《漢語大詞典》:被火
遭火灾。红楼梦第四回:“原来这门子本是 葫芦庙 里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遂趁年纪轻,蓄了髮,充当门子。”
分類:被火火灾
《國語辭典》:起火  拼音:qǐ huǒ
1.点燃、生火。宋。陆游 农家诗:「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2.发生火灾。《晋书。卷三四。列传。杜预》:「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一言未了,只听得必必剥剥的声音,外边人声嘈杂,大声喊叫,说:『起火!起火!』」
3.冲天炮。《金瓶梅》第四二回:「乃是一枝起火,起去萃山律一道寒光,直钻透斗牛边。」
4.发怒、动气。如:「你先别起火,听我慢慢说!」《红楼梦》第六一回:「莲花儿赌气回来,便添了一篇话,告诉了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
《国语辞典》:防火  拼音:fáng huǒ
1.预防火灾发生。如:「做好防火工作,才能确保居住安全。」
2.耐火、耐住燃烧。如:「防火建材」。
《漢語大詞典》:御火(禦火)
谓避火灾。山海经·西山经:“﹝ 符禺之山 ﹞,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郭璞 注:“畜之避火灾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涿光山 下嚣水多鰼鰼之鱼,如鹊而十翼,捕之可以御火。”
分類:火灾郭璞
《國語辭典》:打火  拼音:dǎ huǒ
1.用火镰敲击火石取火,称为「打火」。
2.行人在旅途中生火做饭或吃饭。《水浒传》第三回:「次早五更起来,子父两个先打火做饭吃罢,收拾了。」也作「打伙」、「打夥」。
《國語辭典》:火巷  拼音:huǒ xiàng
建筑物后方或侧方,为防止火灾蔓延并供逃生、救火之用而预留的巷道。也称为「防火巷」。
《漢語大詞典》:火殃
古代指预兆火灾的天象。晋书·艺术传·戴洋:“昨夜火殃,非国福。”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开元 二年, 卫州 五月,频有火灾。其时人尽皆见物大如瓮,赤如灯笼,所指之处,寻而火起,百姓咸谓之‘火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星变杂记:“ 嘉靖 壬戌六月二十四日,有流星大如月,陨於西北,其声殷殷如雷,其光烛天,或曰火殃。”
《国语辞典》:惹火  拼音:rě huǒ
1.引起火灾。
2.比喻招来灾祸。如:「惹火烧身」。
3.惹人生气。如:「他因态度轻浮,语言无礼,澈底惹火了客户。」
4.形容身材、服装或动作极具挑逗性。如:「近年流行性感风格,许多艺人的表演著实惹火。」
《国语辞典》:火窟  拼音:huǒ kū
1.火灾现场。如:「消防队员深入火窟救人。」《八仙得道》第五七回:「月英家中,忽然被仇人放了一把野火,一夜工夫,烧得乾乾净净,月英的母亲竟葬身火窟。」
2.喻指妓院。如:「许多被推入火窟的雏妓,正等待有关单位的救援。」
《国语辞典》:灌救  拼音:guàn jiù
1.用水浇灭火苗,平息火灾。如:「这场大火在消防人员的全力灌救之下,终于被扑灭了。」
2.一种用药水灌入病人的肠胃,使其能排出有害物质,脱离危险的救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