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清辩(清辯)
清晰明辩。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世说新语·德行“ 嵇中散 语 赵景真 ” 刘孝标 注引 晋 嵇绍 《赵至叙》:“﹝ 赵至 ﹞论议清辩,有从横才。”南史·谢灵运传:“﹝ 谢几卿 ﹞清辩,时号神童。”
分類:清晰
《國語辭典》:勿罔  拼音:wù wǎng
广大而不清晰。《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藐夐勿罔,寥豁郁泱。」《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铿瞑以勿罔,屑黡翳以懿濞。」
分類:不清清晰
《漢語大詞典》:澄意
谓使思绪清晰。 汉 王充 论衡·薄葬:“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詮订于内,是非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
分類:思绪清晰
《国语辞典》:明瞭  拼音:míng liǎo
可以清楚望见。引申为了解、清晰。宋。郭熙〈山水训〉:「高远者明瞭,深远者细碎。」宋。周紫芝〈蜡梅一首〉:「谁怜傲霜枝?照眼自明瞭。」
《漢語大詞典》:洞朗
(1).清彻明亮。 明 刘基 《升天行》:“洞朗照无极,逍遥出人寰。”
(2).清晰响亮。 明 唐顺之 《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为学者説,丝联髮比,关窍开解,音节洞朗,学者俯而听之,如身 殷 周 之间而聆《猗那》《关雎》之响也。”
(3).谓性格开朗、爽直。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先生貌臞气清,行己素峻洁,其才虽高,然坦易洞朗,破去厓岸,豪杰皆慕与之交。”
《漢語大詞典》:清利
(1).清晰利落;清楚明白。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丞相赞》云‘披结散纷’,辞中原不清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二相诗词:“ 严分宜 自为史官,即引疾归卧数年,读书赋诗,其集名《鈐山堂藳》,诗皆清利。”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八:“清利流为空疏,恐怕又是一般误解神韵,只以半吞半吐为超超元著者流所最易犯的弊病。”
(2).清还利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日前你做亲时,曾借下了 褚 家六十两银子。年年清利,今年他家连本要还,我却怎地来得及?”
(3).清澈有神。 蒋光慈 《短裤党》三:“但是 月娟 真是太疲倦了!她的面庞眼看着更瘦得许多了,两只眼睛虽然还是如从前一样地清利,但瘦得大了许多。”
(4).凉爽。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晚风清利,令人回想日间 莫斯科 河里的沐浴。”
(5).清静;太平无事。如:区上让 赵某 搬到别地方住去,这下村里才清利了。
《国语辞典》:淡出  拼音:dàn chū
1.电影电视中画面由明亮清晰而逐渐暗淡,音量由大渐小的过程,表示时间的转换或结束。如:「导演要求将这幕父子对话画面作淡出处理。」
2.引申为渐渐退出某种活动。如:「他淡出商场后,就回到老家展开田园生活。」
《漢語大詞典》:彡彡
(1).字画清晰貌。
(2).草盛貌。 清 曹寅 《泊舟锡山晚游泉上》诗:“向晚泉声偏聒耳,乱云层石草彡彡。”
《漢語大詞典》:志治
谓志虑清晰。逸周书·官人:“微而能发,察而能深,宽顺而恭俭,温柔而能断,果敢而能屈,曰志治者也。” 朱右曾 校释:“志治者,其志不乱也。”
分類:清晰
《漢語大詞典》:照晰
见“炤晰”。
明亮清晰。
分類:明亮清晰
《漢語大詞典》:炤晰
明亮清晰。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素魄贞明,紫宫炤晰。”
分類:明亮清晰
《漢語大詞典》:涵胡
含糊,不清晰。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涵胡画角怨边草,萧瑟清蝉吟野丛。”
《国语辞典》:调焦(调焦)  拼音:tiáo jiāo
摄影时为使影像清晰,而调整镜头焦距的操作技术。
《漢語大詞典》:粗形
谓不清晰的物形,仅具轮廓。初学记卷五引 晋 裴秀 《禹贡九州地域图论》:“唯有 汉 氏所画舆地,及诸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準望,不备载名山大川。其所载列,虽有麤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
《國語辭典》:明确(明確)  拼音:míng què
明白确实。如:「你所下的定义很明确。」
《漢語大詞典》:清细(清細)
谓声音清晰而柔细。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刘方玄》:“俄而有歌者,歌音清细,若曳绪之不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