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酬酢  拼音:chóu zuò
筵席中主客互相敬酒。后泛指交际应酬。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唐。李朝威《柳毅传》:「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
《國語辭典》:献酬(獻酬)  拼音:xiàn chóu
1.饮酒时,宾主相互敬酒。唐。朱湾 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
2.应答、酬答。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
《國語辭典》:交错(交錯)  拼音:jiāo cuò
1.古时祭礼完成宴会时互相敬酒的礼仪。《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仪礼。特牲馈食礼》:「众宾及众兄弟交错以辩,皆如初仪。」
2.交叉错杂。《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下。拂菻传》:「枝格交错,高三四尺。」
3.形容不断来往。《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冠盖相望,交错道路。」
4.交替。《朱子语类。卷七四。易。上系上》:「交错代换,而不可以形体拘也。」
《漢語大詞典》:奉觞(奉觴)
举杯敬酒。礼记·投壶:“当饮者皆跪,奉觴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汉书·儿宽传:“臣 宽 奉觴再拜,上千万岁寿。” 唐 李绅 《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诗:“倾手奉觴看故老,拥流争拜见孩提。”
分類:敬酒
《國語辭典》:拜受  拼音:bài shòu
1.接受他人的拜礼或赠予的敬辞。《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令帝谢恩。帝拜受,使人持其物同归。」《红楼梦》第六八回:「又命周家的从包袱里取出四疋上色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为拜礼。尤二姐忙拜受了。」
2.古代一种礼仪。主人敬酒时,宾客于西阶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國語辭典》:劝酬(勸酬)  拼音:quàn chóu
相互劝酒。《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张载传》:「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
《漢語大詞典》:行觞(行觴)
犹行酒。谓依次敬酒。礼记·投壶:“命酌,曰:‘请行觴。’”陈书·阴铿传:“天寒, 鏗 尝与宾友宴饮,见行觴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 鏗 曰:‘吾儕终日酣饮,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 唐 康骈 剧谈录·王侍中题诗:“众宾相顾迟疑,将俟行觴举乐。”说文·酉部“酌” 清 段玉裁 注:“盛酒於觶中以饮人曰行觴。”参见“ 行酒 ”。
《國語辭典》:行酒  拼音:xíng jiǔ
酌酒奉客。《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
《國語辭典》:安席  拼音:ān xí
1.舒适的睡觉。《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
2.请客人入座。《西游记》第五四回:「那女王敛袍袖,十指尖尖,奉著玉杯,便来安席。」
《國語辭典》:初献(初獻)  拼音:chū xiàn
举行祀典或享客时,第一次的献酒。《左传。桓公九年》:「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旧唐书。卷二三。礼仪志三》:「礼成于三,初献、亚、终,合于一处。」
《漢語大詞典》:时献(時獻)
谓不断地敬酒。 唐 张九龄 《陪王司马宴王少府东阁序》:“旨酒时献,清谈间发。”
《國語辭典》:反坫  拼音:fǎn diàn
宴乐嘉宾时,置空酒杯的设备,以土制成。《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管仲》:「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漢語大詞典》:进寿(進壽)
谓向客人或尊者敬酒。寿,通“ 醻 ”。 唐 韩愈 《乳母墓铭》:“时节庆贺,輒率妇孙,列拜进寿。”《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 郑文公 同妻女更番进寿,自午至戌,吃得 楚王 酩酊大醉。”
《國語辭典》:劝杯(勸杯)  拼音:quàn bēi
劝酒用的杯子,通常体积较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可惜,恁般一块玉,如何将来只做得一副劝杯!」《崇祯本金瓶梅》第二回:「酒至数巡,武松问迎儿讨副劝杯,叫士兵筛一杯酒,拿在手里。」
《漢語大詞典》:献酢(獻酢)
谓主宾相互敬酒。诗·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郑玄 笺:“进酒於客曰献,客答之曰酢。”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此所以献酢酳酬也。” 唐 独孤及 《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燿》诗:“清机暂无累,献酢更络绎。”《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献酢陪高会,歌呼得尽欢。”
《漢語大詞典》:祝酒
敬酒表示祝福。 巴金 《中国人》:“我们为亲爱的祖国举杯祝酒的时候,整个席上响起一片欢腾的笑语。”《花城》1981年第2期:“灯光明亮,酒香扑鼻,大家满面春风,不住地向我和 袁韦 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