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93,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平则
徵敛
户税
徵科
破白
征敛
地征
征榷
厚敛
缓征
三调
科折
徵输
科差
暴敛
《漢語大詞典》:平则(平則)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 孙诒让 正义:“ 刘台拱 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 刘 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漢語大詞典》:徵敛(徵歛)
亦作“ 徵歛 ”。 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唐 元结 《舂陵行》:“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 明 刘基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歛之无厌。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参见“ 徵收 ”。
分類:征收
《漢語大詞典》:徵收
1.谓收取赋税。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元忠 表求賑贷,俟秋徵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然今之徵收,甚至一户之田有数十处分纳者。”
2.泛指收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我就听说许多穷苦的华侨,货物被 赤塔 政府依官价征收去了。”
3.犹招收。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
《漢語大詞典》:户税
按户征收的赋税。 汉 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 汉 末 曹操 平 袁绍 ,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北魏 献文帝 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 唐 宋 亦采用之。新唐书·懿宗纪:“﹝ 咸通 四年﹞七月……免 安南 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
《漢語大詞典》:徵科
1.征收赋税。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上考功第, 城 ( 阳城 )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 明 李东阳 《与顾天锡夜话和留别韵》:“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 江 南恐未禁。”
2.征辟与科举。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保种平生愿,徵科絶命方。”参见“ 徵辟 ”、“ 科举 ”。
《漢語大詞典》:破白
(1).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或有关官署的荐举状。 宋 赵升 朝野类要·破白合尖:“选人得初举状,谓之破白;末后一纸凑足,谓之合尖,如造塔上顶之意。”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2).指开始征收钱粮,在空白的籍帐上登录缴纳情况。《续御寇略》引 清 咸丰 四年五月《催完钱粮示》:“而一县之大,屈计素封有力之家,实亦不少,显係藉端观望延挨,以致上年旧欠为数甚鉅,本年新粮尚未破白。”
《國語辭典》:征敛(征斂)  拼音:zhēng liàn
徵收赋税。《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大军平燕都,下晋、冀,民被兵燹,困征敛。」民国。章太炎《检论。卷九。商鞅》:「任天子之重征敛,恣调发而已矣。」
《漢語大詞典》:徵敛(徵歛)
亦作“ 徵歛 ”。 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唐 元结 《舂陵行》:“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 明 刘基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歛之无厌。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参见“ 徵收 ”。
分類:征收
《漢語大詞典》:徵收
1.谓收取赋税。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元忠 表求賑贷,俟秋徵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然今之徵收,甚至一户之田有数十处分纳者。”
2.泛指收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我就听说许多穷苦的华侨,货物被 赤塔 政府依官价征收去了。”
3.犹招收。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
《漢語大詞典》:地征
土地税。《周礼·地官·大司徒》:“制天下之地征。” 郑玄 注:“征,税也。” 唐 颜萱 《过张社处士丹阳故居》诗:“柴扉草屋无人问,犹向荒田责地征。”亦指征收地税。 宋 王安石 《吴省副转官制》:“三司地征,使务为剧,往贰厥事,不劳而能。畴其积功,迁位一等。”
《漢語大詞典》:征榷
谓国家征收商品税与官府专卖。 宋 曾巩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算,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二:“凡盐酒征榷,一切以钱为税。”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十》:“ 越南 之 红河 ……自归 法 人管理后,征榷较重。”参阅文献通考·征榷
《漢語大詞典》:厚敛(厚斂)
重敛财物。亦指征收重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公厚敛焉, 陈氏 厚施焉,民归之矣。”史记·晋世家:“十四年, 灵公 壮,侈,厚敛以彫墙。”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至于仁富不能两立,则理势之固然者,故 孟子 举之以为 滕文公 厚敛之戒。”
《漢語大詞典》:缓征
暂停征收;缓期征集。例如:灾区缓征公粮两年。
《漢語大詞典》:三调(三調)
(1).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漢語大詞典》:科折
唐 宋 时代征收赋税,实行权宜折变之法,许以物折物、以物折钱或以钱折物,称为“科折”。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宋史·食货志上二:“﹝ 绍兴 三十年﹞五月,詔:‘ 温 、 台 、 处 、 徽 不通水路,其二税物帛,许依折法以银折输,数外妄有科折,计赃定罪。’”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四年:“夏四月,甲申,禁 福建 、两 浙 州县科折盐酒。”
《漢語大詞典》:徵输(徵輸)
征收赋税。 明 区大相 《南行感怀》诗:“贡采山川竭,徵输井邑虚。” 清 吴伟业 《滇池铙吹》诗之二:“海内徵输归 六詔 ,天边勋伐定 三苗 。”
《國語辭典》:科差  拼音:kē chāi
古代官府按条例科派的徭役和税捐。《水浒传》第一五回:「我虽然不打得大鱼,也省了若干科差。」
《國語辭典》:暴敛(暴斂)  拼音:bào liàn
强行敛取财物。《新唐书。卷一三○。列传。杨玚》:「玚始为麟游令,时窦怀贞大营金仙、玉真二观,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赀者,暴敛之以佐费,玚拒不应。」《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故事作之日,无暴敛伤财之患,事定之后,徐补其阙,两无所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