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调集(調集)
(1).调选迁转。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唐 崔晤 、 李仁钧 二人中外弟兄, 崔 年长於 李 。在 建中 末,偕来京师调集。”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相国 揆 ,以进士调集在京师。”
(2).征集;调动使集中。 明 海瑞 《赠总督府洋山凌公平罗旁序》:“诸凡调集兵餉,练选才武,相机肃令,暨分哨道定所往,虽行军故事则然,昔之人有行之,而公益加详慎矣。”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烟费》:“时诸军集省会者,驻防 满 兵,督抚提标兵,又调集客兵,团练乡勇民兵。” 孙犁 《秀露集·琴和箫》:“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有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
《漢語大詞典》:起集
征集。《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今宜遣官分头招募馆舍餘丁义勇,再起集附近民夫,更替沿河漕运官军,令其悉肆各营操练听用。”
分類:征集
《漢語大詞典》:括集
征集。金史·郦琼传:“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四年:“臣等颇闻舆议,皆言 河 南百姓不同被边之民,素习农桑,罔知战鬭,遽兹括集,或虑人情动摇。”
分類:征集
《漢語大詞典》:拘集
(1).征集;召集。《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俺每拘集至,和尚先生每对面持论过。”《水浒传》第四九回:“因此 登州 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捉捕 登州 山上大虫。”《东周列国志》第四一回:“原来 舟之侨 是 虢国 降将,满望重用立功,却差他南河拘集船隻,心中不平。”
(2).传讯集中。《负曝闲谈》第四回:“一面准了,拘集两造,当堂判断。”
《漢語大詞典》:科集
征集。旧唐书·黄巢传:“时禁军皆 长安 富族,世籍两军,丰给厚赐,高车大马,以事权豪,自少迄长,不知战阵,初闻科集,父子聚哭,惮於出征。”
分類:征集
《漢語大詞典》:徵兵
1.征调军队。史记·项羽本纪:“徵兵 九江王 布 , 布 称疾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九年:“ 金 行枢密院、知 河南府 事 完颜哈达 以徵兵失律,坐诛。” 清 陈梦雷 《赠黄西津总戎海澄》诗:“将军飞鞚摧锋出,间道徵兵望 贺兰 。”
2.谓征集百姓服兵役。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徵兵满万,不如召募数千。”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毛泽东 《三个月总结》:“国民党恢复征兵征实,引起人民不满。”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天讨·楚元王〈谕立宪党〉》:“各国的征兵,没有一个人不尊贵; 中国 的征兵,天天被打,同奴隶一样。”
《漢語大詞典》:军兴(軍興)
(1).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周礼·地官·旅师“平颁其兴积” 汉 郑玄 注:“县官徵聚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
(2).指战时的法令制度。汉书·雋不疑传:“﹝ 暴胜之 ﹞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颜师古 注:“有所追捕及行诛罚,皆依兴军之制。”后汉书·章帝纪:“有不到者,皆以乏军兴论。” 李贤 注:“军兴而致闕乏,当死刑也。”
(3).军事行动的开始。《商君书·垦令》:“而命其商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清史稿·礼志六:“是时军兴,死事扬烈者踵起。”
《漢語大詞典》:白丁
(1).指没有功名的人;平民。隋书·李敏传:“﹝ 隋文帝 ﹞谓公主曰:‘ 李敏 何官?’对曰:‘一白丁耳。’” 宋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三札子》:“伏念臣起自白丁,误蒙器使。” 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家世 洛阳 ,性习豪迈,甘为紈袴,又耻白丁。”《十月》1981年第5期:“要唱独脚戏,自己吹自己……谈笑无白丁,往来皆知己。”
(2).指不学无术或缺乏知识的人。亦指文盲。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明 王錂《春芜记·报仇》:“每尝闻得那 季小姐 精於翰墨,这封书,恰像个白丁写的。”《人民日报》1981.4.4:“一分到公社卫生院我就开始学点业务知识,一两年下来,至少不是白丁了。”
(3).旧指临时征集的壮丁。也称白徒。宋书·沈攸之传:“既至京都,诣领军将军 刘遵考 ,求补白丁队主。”南史·王敬则传:“ 胡松 领马军突其后,白丁无器杖,皆惊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纳谏:“更有勑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讫,若从此放免,并是虚荷国恩。”旧五代史·僭伪传二·刘守光:“属 瀛洲 军乱,杀郡守, 仁恭 ( 刘仁恭 )募白丁千人讨平之, 匡威 壮其才,復使为帐中爪牙,令将兵戍 蔚州 。”参见“ 白徒 ”。
《漢語大詞典》:白徒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汉书·邹阳传:“今 吴 楚 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 济北 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 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叶适 《兵总论二》:“ 斡离不 始挟兵才万餘,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里甲石伦传:“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无精鋭,恐不能胜。” 清 萧抡 《宝山田若谷明府钧团练乡勇》诗:“只愁白徒不习战,勇怯相半难从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僧尼十餘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养女,白徒养女不入户籍,免除一切课役。”
(4).指不学无术之徒。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漢語大詞典》:徵文
1.引证成文。晋书·刑法志:“主者唯当徵文据法,以事为断耳。”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
2.验证文才。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3.向人征求诗文。 唐 白居易 《贺座主》诗:“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4.今指报刊、杂志等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如:《光明日报》开展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徵调烦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宜绵 又言贼起以来,徵调官兵。”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报,仓卒徵调,刻期立至。”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漢語大詞典》:缓征
暂停征收;缓期征集。例如:灾区缓征公粮两年。
《漢語大詞典》:发兵(發兵)
派出、调动或征集军队。史记·殷本纪:“ 周武王 於是遂率诸侯伐 紂 。 紂 亦发兵距之 牧野 。”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以牙璋发兵,若今时以铜虎符发兵。”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诸道发兵或三二千人,势力单弱……一切可罢。”
《漢語大詞典》:征调(征調,徵調)
征集、调遣人员或物资。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譬如四方战争多征调,从军远戍沙场草,也只是为国忘家怎惮劳?” 清 吴伟业 《杂感》诗之一:“关山到处愁征调,愿赐三军所过租。” 毛泽东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他们要 叶 张 两部南下,我们则请准征调一部北上对付之。”参见“ 徵调 ”。
徵調: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徵调烦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宜绵 又言贼起以来,徵调官兵。”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报,仓卒徵调,刻期立至。”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徵调烦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宜绵 又言贼起以来,徵调官兵。”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报,仓卒徵调,刻期立至。”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漢語大詞典》:征兵(徵兵)
(1).征调军队。史记·项羽本纪:“徵兵 九江王 布 , 布 称疾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九年:“ 金 行枢密院、知 河南府 事 完颜哈达 以徵兵失律,坐诛。” 清 陈梦雷 《赠黄西津总戎海澄》诗:“将军飞鞚摧锋出,间道徵兵望 贺兰 。”
(2).谓征集百姓服兵役。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徵兵满万,不如召募数千。”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毛泽东 《三个月总结》:“国民党恢复征兵征实,引起人民不满。”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天讨·楚元王〈谕立宪党〉》:“各国的征兵,没有一个人不尊贵; 中国 的征兵,天天被打,同奴隶一样。”
《漢語大詞典》:徵发(徵發)
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三:“自 五代 来, 契丹 岁压境,及中国徵发,即引去。”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观周礼·大司徒比閭族党之法,以及车马甲兵力役追胥,种种徵发,皆出於井田。” 巴金 《长生塔》:“就从这天起征发的命令下来了,成千成百的‘贱民’络绎不绝地象囚犯一般从山中、从海边给押到京城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