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决期(決期)
旧指秋后处决死囚的日期。清史稿·刑法志三:“朝审秋决,係刑狱重典。朕必详閲招案始末,情形允协,令死者无冤。今决期伊邇,朝审甫竣,招册繁多,尚未及详细简閲,骤行正法,朕心不忍。”参见“ 决不待时 ”。
《國語辭典》:决不待时(決不待時)  拼音:jué bù dài shí
旧时对已判死刑的重刑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明史。卷九三。刑法志一》:「强盗肆行劫杀,按赃拟辟,决不待时。」《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准律: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者,斩加等,决不待时。」
《國語辭典》:服刑  拼音:fú xíng
服徒刑。如:「算算日子,他服刑已有两年了。」
《国语辞典》:出斩(出斩)  拼音:chū zhǎn
处决、斩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咱自徐州劫狱后,官司防备严紧;只得候出斩时,去劫法场救他。」
分类:处决斩首
《國語辭典》:秋决(秋決)  拼音:qiū jué
古时各省死罪人犯,皆于秋季由刑部覆核定罪,在秋后处决,故称为「秋决」。《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既而秋决有日,女始皇皇躁动。」
《漢語大詞典》:断囚(斷囚)
处决囚犯。 汉 王充 论衡·讥日:“天下死罪,各月断囚亦数千人,其刑于市,不择吉日,受祸者未必狱吏也。”
《漢語大詞典》:伏刑
被处决。后汉书·虞延传:“ 宗 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擥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 虞延 之諫!’”
分類:处决
《國語辭典》:刑场(刑場)  拼音:xíng cháng
处决犯人、执行死刑的地方。也称为「法场」。
《漢語大詞典》:杀场(殺場)
指战场。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眼前是杀场,刀劒明晃晃,士马闹荒荒。” 艾芜 《左手行礼的兵士》:“赶快好了,又上杀场么?没那么傻!”亦指行刑处决之地。
《漢語大詞典》:悬枭(懸梟)
处决后悬首示众。 清 洪升 《长生殿·雨梦》:“法难恕,罪怎饶?叫内侍快把这乱臣贼子首级悬梟。”
分類:处决示众
《漢語大詞典》:犯由牌
古代处决罪犯时,公布罪状的牌子或告示。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水浒传》第四十回:“把这 宋江 、 戴宗 的供状招欵粘连了,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太守命牢中取出 申春 等死囚来,读了犯由牌,押赴市曹处斩。”
《漢語大詞典》:出决(出決)
到刑场处决。《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圣旨颁下,依拟将 赵昂 、 杨洪 、 杨江 处斩,按院就委 廷秀 监斩。出决之日,看的人如山如海。”
《漢語大詞典》:登杀(登殺)
登时杀伤;立即处决。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诸史语:“登杀,用 唐 律。即时为登,即时杀之也。”原注:“律,登时杀伤者勿论。”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刑法》:“ 戴胄 諫 太宗 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登杀,犹言登时杀也。”
《漢語大詞典》:斩旗(斬旗)
处决斩犯时插在刑场上的旗。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卷二:“斩旗高插,兵吏譙呵。”昆曲十五贯第四场:“一刽子手将斩旗呈上, 况钟 提笔欲判。”
分類:处决刑场
《國語辭典》:先斩后奏(先斬後奏)  拼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旧时掌有重权的官员,遇有重犯,先行正法,而后奏闻朝廷。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君老夫两淮堤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汗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后比喻先采取果断行为,再向上级报告,或先做了再说。如:「因为一直联络不到你,我只好先斩后奏了。」也作「先行后闻」、「先斩后闻」。
《國語辭典》:先行后闻(先行後聞)  拼音:xiān xíng hòu wén
未事先请示上级就自行处置,然后才呈报结果。《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序》:「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也作「先斩后奏」、「先斩后闻」。
《国语辞典》:绑赴市曹(绑赴市曹)  拼音:bǎng fù shì cáo
古代处决死囚,为收警示的作用,多半将犯人带到街市热闹处,当众处死。如:「将死囚绑赴市曹,公开处决的场面,在当代已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