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聋人(聋人)  拼音:lóng rén
听觉有障碍或完全听不见的人。如:「聋人使用手语,也可以沟通无碍。」也作「聋子」。
《漢語大詞典》:聪耳(聰耳)
(1).使听觉灵敏。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 清 曹籀 《〈龚自珍全集〉序》:“草则菖蒲薢茩,聪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
(2).指听觉灵敏的耳朵。墨子·兼爱下:“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
《漢語大詞典》:耳界
佛教语。指听觉所及的范围。 唐 白居易 《香炉峰下草堂初成》诗之二:“从兹耳界应清浄,免见啾啾毁誉声。”
《國語辭典》:耳尖  拼音:ěr jiān
1.耳朵的尖端。唐。元稹〈望云骓马歌〉:「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2.形容听觉锐敏。如:「她耳尖得很,刚才的话怕不被她听去了。」
分類:听觉锐敏
《國語辭典》:音高  拼音:yīn gāo
声音频率的高低程度。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生的颤动次数或音波次数而决定。音波振动次数多,声音就高,反之则低。此种振动数称为「频率」,故也称为「音频」。
《漢語大詞典》:失听(失聽)
听觉失灵;听闻有误。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耳嘈嘈以失听,目矎矎而丧精。”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 钟期 不失听,于今称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五更天》:“怕的是寒衾枕,和衣在牀上蹭,还愁失听了门儿也,常把 梅香 来唤醒。”
分類:听觉听闻
《漢語大詞典》:顽聋(頑聾)
丧失听觉。比喻暗于事理。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习乐莫习声,习声多顽聋。”
《漢語大詞典》:耳齐(耳齊)
谓凭听觉调整。 宋 苏轼 《真一酒歌》引:“布算以步五星,不如仰观之捷;吹律以求中声,不如耳齐之审。”
分類:听觉调整
《國語辭典》:耳背  拼音:ěr bèi
听觉不灵敏。《景德传灯录。卷八。福溪和尚》:「僧云:『师意如何?』师云:『山僧耳背。』」
分類:听觉不灵
《漢語大詞典》:次声
频率低于听觉下限(20赫)的声波。波长有数百至数千米,能绕过一般障碍物而传得很远,大气对次声的吸收也很少。火山喷发、海啸、台风、地震、核爆炸等都会产生很强的次声。
《漢語大詞典》:谄耳(諂耳)
谓满足听觉的需要。管子·五辅:“淫声諂耳,淫观諂目。”
《漢語大詞典》:极音(極音)
谓崇重音律之美,极尽听觉上的享受。礼记·乐记:“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饗之礼,非致味也。” 孔颖达 疏:“乐之隆盛本在移风易俗,非崇重於钟鼓之音,故云非极音也。”
《国语辞典》:肝虚(肝虚)  拼音:gān xū
中医上指由于肝脏气血不足,而引起视力、听觉减退,容易恐惧等症状。
《國語辭典》:音波  拼音:yīn bō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产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音,故称为「音波」。也称为「声波」。
《漢語大詞典》:迷耳
惑乱听觉。 汉 焦赣 《易林·困之贲》:“玩好乱目,巧声迷耳。”
分類:惑乱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