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彩绣(彩繡)
(1).彩色刺绣。红楼梦第五二回:“ 贾母 见 宝玉 身上穿着荔枝色哆罗呢的箭袖,大红猩猩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
(2).指彩绣的衣物。红楼梦第三回:“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漢語大詞典》:描绣(描繡)
描花刺绣。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描绣针綫,件件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分類:刺绣
《漢語大詞典》:绣女(繡女)
亦作“綉女”。
(1).从事刺绣的妇女。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周文矩:“有贵戚游春、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於世。”
(2).泛指少女。《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秀才们抱了几本书,就如绣女一般,除了学裡见见县官,多有整世不进县门去的。”
(3).指封建时代备选为妃嫔宫女的少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大水》:“ 天啟 初, 吴中 讹言中官来采绣女,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传説道:‘十个绣女要一个寡妇押送。’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中:“ 隆庆 二年,讹传京中点綉女,一时男女尽皆配合,不论长幼良贱。”参见“ 秀女 ”。
《國語辭典》:秀女  拼音:xiù nǚ
清代被选入皇宫以备妃嫔之选,或指配宗室近支的女子,称为「秀女」。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宗人府。天潢宗派》:「今朕挑选秀女,自应遵照此例。」
《国语辞典》:压金线(压金线)  拼音:yā jīn xiàn
以手指按压金线缝制于布料上或以金色丝线刺绣。多用于礼服。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國語辭典》:绒线(絨線)  拼音:róng xiàn
1.一种刺绣所用的线。
2.毛线。
《國語辭典》:刺蹙  拼音:cì cù
1.庸碌繁忙的样子。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四○:「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也作「刺促」。
2.刺绣。唐。孙棨北里志。王团儿〉:「东邻起样裙腰阔,刺蹙黄金线几条?」
《國語辭典》:界线(界線)  拼音:jiè xiàn
1.两地分界的边线。如:「秦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地理上的天然界线。」
2.比喻不同事物的分界。如:「划清界线」。
3.一种手工刺绣和织补工艺中所使用的纵横线织法。《红楼梦》第五二回:「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
《漢語大詞典》:组缋(組繢)
丝织品上的彩色刺绣或绘饰。 唐 刘轲 《〈三传指要〉序》:“今之学者,涉流而迷源,捨经以习传……此所谓去经纬而从组繢者矣。”
《國語辭典》:纂绣(纂繡)  拼音:zuǎn xiù
编织刺绣。《新唐书。卷一○五。褚遂良传》:「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
分類:编织刺绣
《国语辞典》:绣架(绣架)  拼音:xiù jià
刺绣时所用的架子。也称为「绣床」。
分类:刺绣架子
《漢語大詞典》:发绣(髮繡)
以发代线的刺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 安丘 张杞园 説,曾见 邢慈浄 ,髮绣大士极工。”《扬子晚报》1992.3.23:“发绣,是我国传统的特种工艺品,它用的不是五光十色的丝线,而是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的人的头发。”
分類:刺绣
《國語辭典》:绷子(繃子)  拼音:bēng zi
刺绣时用来撑紧布面使其平整不皱的架子。
《國語辭典》:顾绣(顧繡)  拼音:gù xiù
明代顾名世之媳缪氏擅刺绣,孙媳韩希孟摹绣古今名画极为神妙。后顾家中落,名世曾孙女设帐授徒,顾绣之名始著,并对后世陈设性的刺绣形成深远的影响。后泛指江南一带的绣品为顾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
《國語辭典》:蜀绣(蜀繡)  拼音:shǔ xiù
四川省所出产的刺绣品总称,以成都为中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刺绣品,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等。针法有晕针、切针、拉针等百馀种,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漢語大詞典》:茸线(茸線)
刺绣用的绒线。元史·舆服志一:“﹝玉輅﹞盖四周垂流苏八,饰以五色茸线,结网五重。”
分類:刺绣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