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巢穴  拼音:cháo xuè
1.鸟兽栖息的地方。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2.隐居的地方。《后汉书。卷五三。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
3.敌人或盗贼藏身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我料贼众大半在此,其巢穴空虚,不若弃却此处,径奔襄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逆苗巢穴,正在野羊塘。」也作「巢窟」。
《國語辭典》:哀号(哀號)  拼音:āi háo
悲痛号哭。《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
《國語辭典》:犄角  拼音:jī jiǎo
1.倚靠、支援。《水浒传》第九一回:「统领水军船只,泊聚卫河,与城内相为犄角。」清。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左提右挈,共成犄角。」
2.角落。如:「墙的犄角长满了杂草。」
《國語辭典》:犄角  拼音:jī jiao
兽类的角。如:「牛犄角」。
《國語辭典》:山脊  拼音:shān jǐ
山脉中央高起延亘像兽类脊骨的部分。唐。刘禹锡〈莫猺歌〉:「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漢語大詞典》:四足
(1).四只脚。指兽类。礼记·曲礼下:“羽鸟曰降,四足曰渍。” 孔颖达 疏:“四足曰渍者,牛马之属也。”大戴礼记·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2).四肢。《水浒传》第二七回:“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
《漢語大詞典》:巢窟
(1).虫鸟兽类栖身之处。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结草虫,一名结苇,好於草末折屈草叶为巢窟,处处有之。”
(2).敌人或盗贼盘踞之地。《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蜀 所恃赖,唯 维 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隋书·杨素传:“高壁据嶮,抗拒官军,公以深谋,出其不意,雾廓云除,冰消瓦解,长驱北迈,直趣巢窟。”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自是以来,几二十年, 颜亮 兇狂,离其巢窟,跳躑一战,鼓声所震, 常 润 之屋瓦几无寧者。”明史·汉王高煦传:“﹝ 宣宗 ﹞过 杨村 ,马上顾从臣曰:‘度 高煦 计安出?’或对曰:‘必先取 济南 为巢窟。’”
《國語辭典》:四节(四節)  拼音:sì jié
春、夏、秋、冬四时。《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文选。潘岳。寡妇赋》:「曜灵晔而遄迈兮,四节运而推移。」
《國語辭典》:肥腯  拼音:féi tú
形容牲畜肥大壮硕。《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國語辭典》:蹲踞  拼音:dūn jù
张开双腿蹲著。《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正要将砖放在棺上,只见棺上有一件东西,蹲踞在上面。」
《國語辭典》:野兽(野獸)  拼音:yě shòu
生长在山野间非经人工饲养、繁殖的兽类。《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常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國語辭典》:兽伏(獸伏)  拼音:shòu fú
1.趴在地上。《聊斋志异。卷一。画皮》:「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
2.降服、顺服。明。徐渭《白母传》:「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
《國語辭典》:家畜  拼音:jiā chù
饲养在家里的牲畜,如牛、羊、马等。
《漢語大詞典》:齿角(齒角)
(1).指象牙与犀角或鹿角。周礼·地官·角人:“角人掌以时徵齿角凡骨物於山泽之农。” 郑玄 注:“山泽出齿角骨物,大者犀象,其小者麋鹿。”亦泛指一般兽类的齿和角。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 晋 左思 《吴都赋》:“毛羣以齿角为矛鋏。”
(2).嘴边。《封神演义》第二一回:“留有吐儿名誉在,至今齿角有餘芳。”
《漢語大詞典》:豺豕
豺和野猪。两者均为凶残的兽类,因以比喻凶狠残暴的恶人。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方今六合未康,豺豕当道。” 张铣 注:“豺豕,喻乱贼也。” 前蜀 杜光庭 《都监将军周天醮词》:“况臣顷因扈卫,时属艰忧,豺豕欺天,雾霾蔽日。” 宋 黄庭坚 《金刀坑迎将家待追浆坑十馀户山农不至因题其壁》诗:“遂令五百里,化为豺豕墟。”
《漢語大詞典》:蹠实
1.亦作"跖实"。
2.谓兽类足踏实地而行。
3.借指走兽。
分類:兽类走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