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夭郁(夭鬱)
犹夭阏。挫折,不如意。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幼壮骤过,哀耗騖及;其间夭鬱,既难胜言。”
《漢語大詞典》:怫逆
不如意,违背。 茅盾 《子夜》十:“虽然他目下现款紧,但扩充企业的雄图在他心里还是勃勃有势,这就减轻了其他一切的怫逆。” 艾青 《我的父亲》:“但是我怫逆了他的愿望,并没有动身回到家乡。”
《国语辞典》:不遂意  拼音:bù suì yì
不如意、不顺利。如:「生活既使不遂意也不要自暴自弃,应面对克服。」《红楼梦》第四九回:「倘日后邢岫烟有些不遂意的事,纵然邢夫人知道了,与自己无干。」
《國語辭典》:糟心  拼音:zāo xīn
1.烦心、事情不如意。《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不但你们俩得跟著糟心,连玉格可也就受了大累了,那可断乎使不得。」也作「遭心」。
2.事情坏到不可收拾。如:「流落他乡,又被扒光所有的钱,真是糟心透了。」也作「糟糕」。
《漢語大詞典》:痨剌(癆剌)
谓劳瘁而遇事乖剌不如意。 唐 皮日休 《九讽·遇谤》:“既何路以自辨兮,遂没齿而癆剌。”
《國語辭典》:想不开(想不開)  拼音:xiǎng bù kāi
不达观。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又何必想不开呢?」
《国语辞典》:不如意恒七八(不如意恒七八)  拼音:bù rú yì héng qī bā
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通俗编。性情引晋书。羊祜传》:「祜叹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國語辭典》:发脾气(發脾氣)  拼音:fā pí qi
因事情不如意而生气发怒。《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吃他发起脾气来,少不了一顿拳脚。」
《漢語大詞典》:迁怨(遷怨)
谓自己不如意时抱怨别人。《中篇小说选刊》1988年第2期:“况且,那一餐野菜粥,吃得他出丑露乖险些丢了命。虽不能责怪,也有些迁怨。”
《漢語大詞典》:觖怅(觖悵)
谓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明 张居正 《寄有道李中溪言求归未遂》:“但恐世缠日錮,归宿无期,觖悵!觖悵!”
《國語辭典》:闷闷不乐(悶悶不樂)  拼音:mèn mèn bù lè
心情忧郁不快乐。《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月仙心下只想著黄秀才,以此闷闷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