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画鹢(畫鷁)
《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高诱 注:“鷁,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鷁首。”后以“画鷁”为船的别称。 南朝 陈 陈正见 《泛舟横大江》诗:“波中画鷁涌,帆上锦花飞。” 唐 温庭筠 《昆明治水战词》:“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画鷁相次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澄波泻影,画鷁随流转。”
分類:画鹢
《高级汉语词典》:鹢首
船头
分类:鹢首
《國語辭典》:鹢首(鷁首)  拼音:yì shǒu
古时船头常画有鹢鸟,故借代为船。《文选。张衡。西京赋》:「浮鹢首,翳云芝。」
《國語辭典》:彩鹢(彩鷁)  拼音:cǎi yì
旧时常在船首画上鹢鸟作为装饰,后遂成为船只的代称。唐。李峤〈汾阴行〉:「木兰为楫桂为舟,棹歌微吟彩鹢浮。」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二出:「锦缆云帆,彩鹢如飞箭。」
《漢語大詞典》:退鹢(退鷁)
退飞之鷁。语本《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南朝 梁元帝 《将军名诗》:“楼船写退鷁,檣鸟狎飞鳧。” 唐 许棠 《献独孤尚书》诗:“退鷁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
《漢語大詞典》:鹢退(鷁退)
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后因以“鷁退”表示要求前进而被迫后退的处境。 宋 苏轼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未遭甘鷁退,并进耻鱼贯。”
《漢語大詞典》:六鹢(六鷁)
亦作“ 六鶂 ”。 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杜预 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 宋 人以为灾,告於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王闿运 《哀江南赋》:“ 潯阳 之长蛟浪激, 横江 之六鷁风吹。下 樅阳 而振籜,逼 金陵 而俯窥。”
分類:灾异局势
《高级汉语词典》:鹢舟
船首画有鹢鸟的小船
《漢語大詞典》:鹢舟(鷁舟)
船头画有鹢鸟图像的船;亦泛指船。《晋书·张协传》:“乘鷁舟兮为水嬉,临芳洲兮拔灵芝。” 唐 李商隐 《南潭上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诗:“鷁舟縈远岸,鱼钥啟重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况因 麟 紱 两儿观光上国,故此鷁舟千里,衝浪 长江 。”
分類:船头图像
《漢語大詞典》:鹢飞(鶂飛)
《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六鶂退飞,过 宋 都。”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宋襄公 区霿自用,不容臣下,逆 司马子鱼 之諫,而与彊 楚 争盟,后六年为 楚 所执,应六鶂之数云。”后用“鶂飞”作为 春秋 末期 宋襄公 在 泓 之战中败于 楚 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鶂飞伤 楚 战,《鸡鸣》悲 汉 围。”
《漢語大詞典》:泛鹢(汎鷁)
亦作“泛鷁”。 泛舟。古代画鷁首于船头,故称舟为鷁。 南朝 宋 谢灵运 《侍泛舟赞》:“汎鷁兮游兰池,渚相委兮石参差。”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 ,泛鷁 昆明池 。”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呈群公》诗:“蹉跎长汎鷁,展转屡鸣鸡。”
《漢語大詞典》:风鹢
北周 庾信 《禹渡江赞》:“三江初凿,九谷新成,风飞鹢涌,水起龙警。”古代常画鷁像于船首,故以“风鷁”指乘风而驶的船。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风鷁今方退,沙鸥亦未疑。”
《韵府拾遗 漾韵》:鹢舫(鹢舫)
谢榛诗晴云随鹢舫春水照龙衣
《漢語大詞典》:文鹢(文鷁)
船首画有鷁鸟形状的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文鷁,扬桂枻。”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鷁,水鸟也,画其象於船首。《淮南子》曰:‘龙舟鷁首,天子之乘也。’” 南朝 梁 萧钧 《晚景游泛怀友》诗:“浪随文鷁转,渡逐彩鸳浮。”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翠盖飘摇,文鷁委蛇。”
分類:船首裴骃
《國語辭典》:鹢鹢(鶂鶂)  拼音:yì yì
鹅鸣声。《孟子。滕文公下》:「恶用是鹢鹢者为哉。」
分類: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