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7,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雷斧
万雷
雷行
荐雷
雷硠
雷响
转雷
雷转
新雷
山雷
法雷
雷封
雷破
雷怒
雷雹
《漢語大詞典》:雷斧
(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雷州 人﹞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为禁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雷斧研铭:“余经 霅川 ,偶得数雷斧於耕夫。”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雪浪石》:“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王十朋 集注:“ 陈藏器 《本草》云:‘霹靂鉞,伺候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亦有似斧刃者。’”
(2).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明 宋濂 《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3).谓雷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时 八里庄 三官庙 ,有雷击蝎虎一事, 安 问以物久通灵,多婴雷斧,岂长生亦造物所忌乎。”
《骈字类编》:万雷(万雷)
曾棨黄河清赋云汉昭回横一线于天末阴风喷落斗万雷于地中
《漢語大詞典》:雷行
(1).雷声滚动。易·无妄:“《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汉 枚乘 《七发》:“凌 赤岸 ,篲扶桑,横奔似雷行。”
(2).喻风行,盛行。 明 马启图 《张文忠公诗跋》:“相国精神雷行宇宙间,今兹获厠校讐,得无徼灵之思乎。”
《漢語大詞典》:荐雷
(1).相继而作的雷。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 孔颖达 疏:“洊者,重也,因仍也。雷相因仍,乃为威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七》:“人心能常如洊雷震罅之时,何患不与天合一?”
(2).易·说卦以震卦象征长子,因以“洊雷”比喻太子。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游洊雷之讲肆,齿明离之胄筵。”
《漢語大詞典》:雷硠
(1).山崩声。形容声音的巨大。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想当施刃时,破碎惊雷硠。”
(2).崩溃;残破。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雷硠世局不堪论,胜地重经弔 白门 。”
《漢語大詞典》:雷响(雷響)
(1).雷鸣似地轰响。魏书·李谐传:“王略恢而庙胜,车徒发而雷响。” 唐 虞世南 《狮子赋》:“瞋目电曜,发声雷响。” 宋 陆游 《估客乐》诗:“帆席云垂大堤外,缆索雷响高城边。”
(2).打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兀的雷响,不下雨也。”
《漢語大詞典》:转雷(轉雷)
连续不断的雷鸣。文选·张衡〈东京赋〉:“撞洪钟,伐灵鼓……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薛综 注:“言钟鼓之声,又若雷霆之相转,亦如急风之迅疾也。” 宋 苏轼 《酒子赋》:“遂讽诵以忘食兮,殷空肠之转雷。”
《漢語大詞典》:雷转(雷轉)
谓雷鸣。 北齐 刘昼 新论·通塞:“引叹而雷转,喷气则云涌。” 唐 韦应物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诗:“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宋 杨万里 《中秋病中不饮》诗之一:“自笑独醒仍苦咏,枯肠雷转不禁搜。”
分類:雷鸣
《漢語大詞典》:新雷
最初的春雷。 宋 徐玑 《新春喜雨》诗:“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壠最先青。” 清 张维屏 《新雷》诗:“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分類:最初春雷
《骈字类编》:山雷
明 顾璘 遣怀绝句 其一 山雷春送雪,江雾夜藏星。
《漢語大詞典》:法雷
佛教语。谓佛法如雷,能惊觉群迷,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广行四等,被慈雨於枯眼;大阐三明,惊法雷於羣梦。”
《漢語大詞典》:雷封
古代县令的代称。古代的“县大率方百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而“雷霆百里,县令象之,分土百里”(白孔六帖·县令)故称。 明 唐寅 《秦楼月·谢医》词:“雷封薄宦,寄身逆旅,忽感阽危困厄。”
分類:代县
《骈字类编》:雷破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胡兵出月窟,雷破关之东。
《骈字类编》:雷怒
姚合 苦雨诗 雷怒疑山破,池浑似上流。
《漢語大詞典》:雷雹
(1).打雷下雹。《汉书·李寻传》:“秋月行封爵,其月土湿奥,恐后有雷雹之变。” 五代 齐己 《灵松歌》:“有时深洞兴雷雹,飞电绕身光闪烁。”
(2).比喻宏大而急骤的声响。 唐 杜甫 《画马赞》:“四蹄雷雹,一日天地。” 宋 苏轼 《两桥诗·东新桥》:“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 宋 梅尧臣 《吴冲卿示和韩持国诗一卷辄以为谢》诗:“我初见 韩子 ,蜿蜒喷雷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