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随风(隨風)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漢語大詞典》:山风(山風)
易·蛊卦,因其卦上艮下巽,卦象为山下有风,故称。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兆梦》:“呀,覆夫人,卜得山风蛊卦。”
《漢語大詞典》:云雷(雲雷)
(1).云和雷。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雷在天,神於百物。” 宋 苏轼 《祈雨僧伽塔祝文》:“噫欠云雷,咳唾雨泽,救焚拯溺,不待崇朝。”《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一日,场内晒了许多麦,倐然云雷大作起来。”
(2).指云纹和雷纹。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罇刻画云雷之形。”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明 李东阳 《台寺夏日》诗:“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徒取云雷傅,汝败漆朽壤。”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道钟《屯》《剥》,世属云雷。” 宋 王禹偁 《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圣人创经纶之业,起草昧之时,云雷方兴,《屯》难必作,乃有忠果武勇之士以救之。”
(4).指不吉利的征兆。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词:“ 杜康 初筮,正得云雷。” 邓广铭 笺注:“意谓 杜康 筮仕而得不吉利之《屯卦》,亦即预示酒及造酒之人均将遭受拒絶也。”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南史·张弘策乐蔼等传论:“ 蔼 虽异帷幄之勋,亦讚云雷之业,其当官任事,宠秩不亦宜乎。”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廊庙佇徵于旧德,云雷始洽于新恩。”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得意云雷捲勍敌,回头藜藿但空山。”
(7).行云下雨。 唐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诗:“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刘初棠 校注:“周易·上经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易雨为雷,调声以就平仄。”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擘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金 元好问 《鹳雀崖北龙潭》诗:“云雷皷飞浪,喷薄齐万弩。”
《漢語大詞典》:九五
(1).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孔颖达 疏:“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晋书·东海王越传:“遂裂冠毁冕,幸百六之会;綰璽扬纛,窥九五之尊。”旧唐书·突厥传上:“ 突厥 所以扫其境内,直入 渭 滨,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孙中山 《治粤谈》:“窥若辈之用心,无非欲登九五,破共和,復行专制而已。”
(2).指帝王。 南朝 梁 沈约 《辩圣论》:“若不登九五之位,则其道不行。”隋书·越王侗传:“且 化及 伪立 秦王 之子,幽遏比於囚拘,其身自称霸相,专擅拟於九五。”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三折:“若迟三五日呵,太师登了九五之位,那时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欢。”
《漢語大詞典》:中孚
(1).卦名。卦形为兑下巽上。易·中孚:“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孔颖达 疏:“信发於中,谓之中孚。”后因以“中孚”指诚信。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发石首城》诗:“遂抱中孚爻,犹劳贝锦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徵召防伪,事资中孚。”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七:“自保中孚信,终为既济身。”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故驭夷得其情,可使鴞音化泮林,中孚格蛮貊。”
(2).《中孚》卦象泽上有风,谓风行泽上,无所不周。故又以指恩泽普施。宋书·何承天传:“夫明德慎罚, 文王 所以恤下;议狱缓死,中孚所以垂化。” 南朝 陈 徐陵 《同汪詹事登城南楼》诗:“元良属上德,率土被中孚。”
《漢語大詞典》:大象
(1).传之一。以卦象为根据来解释卦辞。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唐 孔颖达 疏:“此大象也。十翼之中第三翼,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
(2).大道,常理。老子:“执大象,天下往。” 河上公 注:“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昔 高祖 宣皇帝 ,以雄才硕量,应运而仕……於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
(3).犹天象。旧指日月星辰运行等天文现象,有时亦指气象现象。 晋 陆机 《应嘉赋》:“寄冲气於大象,解心累於世罗。” 晋 陶潜 《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观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
(4).动物名。即象。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六年正月, 永昌 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
《漢語大詞典》:山火
(1).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山火已燎,野霜初白。” 唐 沈佺期 《咸阳览古》诗:“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唐 李白 《观猎》诗:“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瞿蜕园 朱金城 校注:“山火,猎者烧草以驱逼禽兽之火也。” 前蜀 贯休 《夏日晚望》诗:“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新民晚报》1987.5.11:“燃烧了四天的 大兴安岭 特大山火已经局部得到控制。”
(2).指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为艮,内卦为离,卦象为山、火,故名。易·贲:“象曰:山下有火,賁。”魏书·崔光传:“是以始‘稽古’,本‘山火’。观於天文,以察时变;观於人文,以化成天下。”
《漢語大詞典》:卦象
卦所象徵的事物及其爻位等关系。术数家视卦象以测天理、人事。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斯则圣人賾必然之理,寓卦象以示人事,欲人进退以时,不为妄动。”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兆梦》:“小子告夫人听启:这卦象应是蹺蹊,相公必有牢狱罪。”
《漢語大詞典》:荐雷
(1).相继而作的雷。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 孔颖达 疏:“洊者,重也,因仍也。雷相因仍,乃为威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七》:“人心能常如洊雷震罅之时,何患不与天合一?”
(2).易·说卦以震卦象征长子,因以“洊雷”比喻太子。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游洊雷之讲肆,齿明离之胄筵。”
《漢語大詞典》:阳爻(陽爻)
(1).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叫爻。“—”是阳爻。与阴爻“--”相对。易·大壮“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 三国 魏 王弼 注:“‘-’者谓阳爻。小道将灭,大者获正,故利贞也。”
(2).指乾卦。乾卦象阳、象君、象天。《文选·刘琨〈答卢谌〉诗》:“厄运初遘,阳爻在六。” 李善 注:“言 晋 之遇灾也。周易曰:‘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阳爻在六’,谓乾上九也。” 张铣 注:“‘在六’谓乾卦第六,画辞云:‘亢龙有悔’,喻天子运极而有穷厄之灾。”
《漢語大詞典》:九二
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孔颖达 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后因以“九二”喻君德广被。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侥余生之幸禄,遘九二之嘉祥。”
《漢語大詞典》:玩占
占卜;研究卦象、卜辞。语本易·繫辞上:“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夜坐》:“凌晨双鹊鸣,玩占得无咎。”文献通考·经籍三:“一旦谋及卜筮,则观变玩占,亦此义理。”
《漢語大詞典》:六五
(1).卦爻位名。六,谓阴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为阴爻。易·明夷:“六五, 箕子 之明夷,利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既济》九三,远引 高宗 之伐;《明夷》六五,近书 箕子 之贞。”
(2).谓六王( 夏启 、 商汤 、 周武王 、 周成王 、 周康王 、 周穆王 )和五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漢語大詞典》:重坎
易·坎:“习坎,重险也。” 高亨 注:“习,重也;坎,险也。”《坎》卦象为二坎相重,后遂以“重坎”喻指艰难险阻之境地。 唐 孟郊 《上达奚舍人》诗:“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漢語大詞典》:占卦
打卦,据卦象推算吉凶祸福。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也不索唤师婆擂鼓邀神,请山人占卦揲蓍。” 明 王守仁 《传习录》下:“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 赵金九 《乡村酒肆》一:“搭篷摆摊,叫买叫卖、弹拉说唱、算命占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