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麌韵》:为虏(为虏)
北齐书徐之才传卢元明戏之才云卿姓是未入人名是字之误即答云卿生男则为虏养马则为驴
《漢語大詞典》:黠虏(黠虜)
狡猾的敌人。《后汉书·伏湛传》:“且 渔阳 之地,逼接 北狄 ,黠虏困迫,必求其助。” 唐 白居易 《备边并将置帅策》:“然后据便宜之地,扼要害之衝,以逸待劳,以寡制众,则虽黠虏无能为也。” 清 谭宗浚 《览海赋》:“此又足慑黠虏之强魂,而资乡閭之捍卫者也。”
分類:狡猾敌人
《漢語大詞典》:戎虏(戎虜)
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唐 温庭筠 《伤温德彝》诗:“昔年戎虏犯 榆关 ,一败 龙城 匹马还。”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戎虏乱中夏,星歷一周天。”
《漢語大詞典》:虏庭(虜庭)
见“ 虏廷 ”。
《漢語大詞典》:虏廷(虜廷)
亦作“ 虏庭 ”。 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后汉书·袁绍传:“雷震虎步,并集虏廷。” 晋 刘琨 《劝进表》:“主上幽劫,復沉虏庭。”旧唐书·张濬传:“俾拥旄乘驛之使,囚在虏庭;勤王奉国之军,怀归本土。” 邹鲁 《山西光复》:“ 陆钟琦 既死, 清 廷派 吴禄贞 为 山西 巡抚, 山西 党人闻之喜,谋一举而倾覆虏庭。”
《漢語大詞典》:虏尘(虜塵)
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唐 王维 《凉州赛神》诗:“ 凉州 城外少行人,百尺峯头望虏尘。” 唐 白居易 《江楼望归》诗:“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雪洗虏尘静,风约 楚 云留。”
《漢語大詞典》:降虏(降虜)
俘虏。《汉书·公孙弘传赞》:“ 衞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后汉书·耿弇传:“ 子舆 弊贼,卒为降虏耳。”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
分類:俘虏
《國語辭典》:强虏(強虜)  拼音:qiáng lǔ
强大横暴的敌人。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分類:强暴敌人
《漢語大詞典》:征虏(征虜)
指 东汉 祭遵 。 遵 封征虏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事见后汉书·祭遵传。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漢語大詞典》:骄虏(驕虜)
亦作“ 骄卤 ”。 骄横的胡虏。 唐 沈佺期 《王昭君》诗:“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唐 严武 《军城早秋》诗:“更催飞将追骄卤,莫遣沙塲匹马还。”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诗:“从此中原虚正朔,遂令骄虏擅皇都。”
分類:骄横胡虏
《漢語大詞典》:虏掠(虜掠)
抢劫,掠夺。后汉书·冯异传:“今 更始 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晋书·孙恩传:“虏掠财货,相率聚於 会稽 。”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万福 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鬼子来了,到处杀人放火,奸淫虏掠,祖国遍地一片焦土。”
《國語辭典》:俘虏(俘虜)  拼音:fú lǔ
1.擒获、征服。《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2.被俘的人或物。唐。白居易〈李陵论〉:「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
《漢語大詞典》:逆虏(逆虜)
对叛逆者的蔑称。《后汉书·朱浮传》:“从围城而不救,放逆虏而不讨,臣诚惑之。”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 康成 之里,逆虏望拜; 林宗 之庭,莫不卑肃。” 宋 陆游 《送王景文》诗:“逆虏犹遗种,皇天夺老臣。”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赵鑑 、 邓璋 ﹞以 土鲁番 书闻,且言逆虏所求不可允。”
分類:叛逆者
《漢語大詞典》:驱虏(驅虜)
见“ 驱掳 ”。
《漢語大詞典》:驱掳(驅擄)
亦作“ 驱虏 ”。 驱迫掳掠。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或驱虏平人,或赂遗贫民,令作耳目。” 宋 李纲 《论淮西军变札子》:“生灵遭屠戮,官吏被驱掳,数万之众,一朝失之,谁任其咎?” 宋 岳飞 《奏条具襄阳随郢三郡防守状》:“公吏军民自缘久罹兵火,或被驱掳,或遭杀戮。”《前汉书平话》卷上:“ 汉王 传令於众军曰:‘若得 项王 家属,无得驱虏杀害,与吾家属无异矣。’”
分類:驱迫掳掠
《漢語大詞典》:虏廷(虜廷)
亦作“ 虏庭 ”。 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后汉书·袁绍传:“雷震虎步,并集虏廷。” 晋 刘琨 《劝进表》:“主上幽劫,復沉虏庭。”旧唐书·张濬传:“俾拥旄乘驛之使,囚在虏庭;勤王奉国之军,怀归本土。” 邹鲁 《山西光复》:“ 陆钟琦 既死, 清 廷派 吴禄贞 为 山西 巡抚, 山西 党人闻之喜,谋一举而倾覆虏庭。”
《漢語大詞典》:系虏(係虜)
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繫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 係虏 ”。晋书·江统传:“老幼繫虏,丁壮降散。”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