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豕零
药草名。即猪苓。可治渴。
《國語辭典》:金不换(金不換)  拼音:jīn bù huàn
1.贵重罕得的事物,不能用金换取。比喻事物十分可贵。如:「浪子回头金不换。」
2.三七的别名。参见「三七」条。清。徐珂《清稗类钞。植物类。三七》:「三七为多年生草,本名山漆,又名金不换。」
《國語辭典》:盐水(鹽水)  拼音:yán shuǐ
1.河川名。旧名永丰渠,北魏时凿成。源出山西省夏邑县北,西南流,经夏、安邑、解诸县,至虞乡入五姓湖。也称为「白沙河」。
2.含盐的水。
《漢語大詞典》:黄远(黄遠)
药草名。射干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射干
分類:药草
《漢語大詞典》:苦草
药草名。茅蒲类植物,生湖泽中,能治妇科病。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杂说:“岁欲苦,苦草先生。”原注:“葶藶。”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谚曰:‘甘草先生则麦熟,苦草先生则人疫。’甘草,薺;苦草,黄蒿也。”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苦草王瓜随地满,芋魁豆饭一生过。”《天雨花》第十三回:“参汤煎好忙忙送,又烧苦草那消停。”
《漢語大詞典》:风菜(風菜)
(1).药草名。
(2).一种供制腌菜用的蔬菜。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 荷香 的娘端了一盆刚腌好的风菜出来,放在当地;又将墙脚边晒着的大瓮,搬过一个;动手将风菜一颗颗地揿入瓮中。”
《漢語大詞典》:荠苨(薺苨)
药草名。又名地参。根味甜,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荠苨﹝集解﹞引 陶弘景 曰:“薺苨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絶,能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
《漢語大詞典》:豨莶(豨薟)
药草名。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医以全草入药,有祛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豨薟:“韵书: 楚 人呼猪为豨,呼草之气味辛毒为薟。此草气臭如猪而味薟螫,故谓之豨薟。” 清 孙枝蔚 《送吴仁趾之秦邮》诗:“ 淮海 诗名大,豨薟酒味醇。”
《漢語大詞典》:虾蟆衣(蝦蟆衣)
亦作“ 虾蟇衣 ”。
(1).青苔的别名。《庄子·至乐》“鼃蠙之衣” 唐 成玄英 疏:“鼃蠙之衣,青苔也,在水中若张绵,俗谓之虾蟆衣也。”
(2).药草车前子的别名。 宋 陆游 《戏咏园中春草》之二:“童子争寻鵓鸽饭,医翁日曝虾蟆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车前:“虾蟇喜藏伏于下,故 江 东称为虾蟇衣。”
分類:药草青苔
《漢語大詞典》:鸳鸯草(鴛鴦草)
药草名。即忍冬,又称金银花。蔓生,初夏黄白花对开,两两相对,故名。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三:“鸳鸯草,藤蔓而生,黄白花对开,傍水依山,处处有之,治痈疽肿毒尤妙,或服或傅皆可。盖 沈存中 《良方》所载金银花,又曰老翁须者。《本草》名忍冬。”
《漢語大詞典》:白背
(1).表面干燥后呈白色的土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復锄。如此,则收必倍。”
(2).药草名。味苦无毒,根似紫葳,叶如燕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白背:“白背,《别録》曰:‘味苦平无毒,主寒热,洗恶疮疥。生山陵,根似紫葳,叶如燕庐,采无时。’”
《國語辭典》:锁阳(鎖陽)  拼音:suǒ yáng
植物名。蛇菰科锁阳属,多年寄生草本。茎肉质,高二十至一百公分,上端粗圆,下端稍细。叶鳞片状。花细小,与鳞片状苞片密集著生于茎上半部。具壮阳、益精、补肾等功效,故称为「锁阳」。效用与肉苁蓉相类,惟性质较温和。
《國語辭典》:荝子(萴子)  拼音:zé zǐ
一种有毒草附子,生长一年以上称为「荝子」。《广雅疏證。卷一○上。释草》:「𧂒,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荝子。」
分類:药草
《漢語大詞典》:黄环(黄環)
亦作“黄鐶”。 药草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百药灌丛,寒卉冬馥,异类众伙,于何不育。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 刘逵 注:“青珠出 蜀郡 平泽,黄鐶出 蜀郡 。”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黄鐶,即今之朱藤也,天下皆有。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师人家园圃中作大架种之,谓之‘紫藤花’者是也。实如皁荚。《蜀都赋》所谓‘青珠黄鐶’者,黄鐶即此藤之根也。古今皆种以为亭槛之饰。今人採其茎於槐榦上接之,伪为矮槐。其根入药用,能吐人。”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黄环:“此物叶黄而圆,故名黄环。如萝藦呼白环之义。亦是葛类,故名就葛。”
分類:药草
《漢語大詞典》:千里急
药草名。亦称“ 千里及 ”、“ 千里光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千里及﹝集解﹞引 苏颂 曰:“千里急,生 天臺山 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花叶入服药。又 筠州 有千里光……盖一物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千里急》:“问诸左右曰:‘吾乡有草,可作伤色者,尔 泉 地云何?’答曰:‘此名千里急。’余令取捣碎,别涂两人如其处,少焉成黑,以示两兵,两兵愕然,遂得奸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