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物以稀为贵(物以稀為貴)  拼音:wù yǐ xī wéi guì
东西稀少就显得珍贵。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么少,俗语说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國語辭典》:兀鹫(兀鷲)  拼音:wù jiù
动物名。一种猛禽。体大头小,嘴端弯曲成钩状。头、颈的羽毛稀少,甚至全秃。翼长,视觉敏锐。生活于高原山麓地区,以死尸为主要食物。
《漢語大詞典》:稀缺
稀少,短缺。如:稀缺物资。
分類:稀少短缺
《国语辞典》:粮寡兵微(粮寡兵微)  拼音:liáng guǎ bīng wéi
军队的士兵稀少,粮食短缺。比喻军情紧急。《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今小沛粮寡兵微,如何抵敌?可修书告急于吕布。」
《国语辞典》:清清疏疏  拼音:qīng qīng shū shū
形容冷清稀少。《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当下摆上来,果然是清清疏疏的几个盘子。」
分类:冷清稀少
《国语辞典》:兰玉萧条(兰玉萧条)  拼音:lán yù xiāo tiáo
比喻儿女稀少、子孙不繁盛。《中国历代戏曲选。明。陈与郊。文姬入塞》:「则为先中郎兰玉萧条,琴书失散。」
《国语辞典》:金属货币(金属货币)  拼音:jīn shǔ huò bì
以金属材料铸成的货币。具有价值性、同质性、有用性、稀少性等特质,用来作为交换媒介。也称为「硬币」。
《国语辞典》:沙漠生态系(沙漠生态系)  拼音:shā mò shēng tài xì
一种生态系。分布于背风面山谷或雨量稀少的内陆地区。沙漠地区的平均年雨量少于二百五十公釐,降雨不规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之分,植物种类稀少,且往往有特殊的适应方式,如仙人掌的针状叶等。动物因食物的来源少,种类不多,常见的仅有骆驼、跳鼠、蜘蛛等。
《国语辞典》:稀稀疏疏  拼音:xī xī shū shū
稀少而不稠密。唐。白居易〈和自劝〉诗二首之一:「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
《国语辞典》:不稀奇  拼音:bù xī qí
不稀少、不奇特。如:「人类登陆月球的新闻已经不稀奇了。」
分类:稀少奇特
《国语辞典》:百中无一(百中无一)  拼音:bǎi zhōng wú yī
极为稀少而珍贵的意思。如:「像他这样的绘画天分,真是百中无一的人才。」
《国语辞典》:兵少将微(兵少将微)  拼音:bīng shǎo jiàng wéi
军队人数稀少。《西游记》第三九回:「若知我王害了他御弟圣僧,一定兴兵发马,来与我王争敌。奈何兵少将微,那时悔之晚矣。」
《国语辞典》:地瘠人稀  拼音:dì jí rén xī
土地贫瘠且人口稀少。如:「这里地瘠人稀,年轻人不喜欢留守。」
《國語辭典》:乾季  拼音:gān jì
雨量较少的季节。这段期间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空气乾燥,雨量较少。
《漢語大詞典》:乾季
雨量稀少的季节,又称“旱季”。 韩北屏 《非洲夜会·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这时正逢干季,一滴雨水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