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一盾
宋 陆游 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 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
《漢語大詞典》:盾橹(盾櫓)
亦作“ 盾卤 ”。 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櫓,大盾。管子·禁藏:“被蓑以当鎧襦,沮笠以当盾櫓。”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 茂贞 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 朱公 力争不足,守境有餘。 韩生 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漢語大詞典》:藩盾
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用来护卫住所。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衞者。”
《國語辭典》:矛盾律  拼音:máo dùn lǜ
理则学上指既已肯定一事物,不能同时又否定它,若已否定它,也不得同时又肯定,即不能同时肯定又否定一事物。也称「不矛盾律」。
《漢語大詞典》:矛盾论
毛泽东作于1937年8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总结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危害革命的教训,提出并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相对完整的矛盾学说的理论体系,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强调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指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该书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漢語大詞典》:戟盾
亦作“ 戟楯 ”。 戟和盾。六韬·林战:“使吾三军,分为衝陈,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楯为里。”汉书·李陵传:“ 陵 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晋书·羊祜传》:“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
《國語辭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拼音: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比喻以对方的观点、理论来反驳对方。语本《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漢語大詞典》: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成为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社会过程,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资本家的私事,造成个别企业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尽量扩大生产,并无止境地追求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造成生产能力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对立。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一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矛盾起支配的决定的作用。
《骈字类编》:长盾(长盾)
吴越春秋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
《韵府拾遗 阮韵》:张盾(张盾)
南史张盾传为湘东王记室出监富阳令廓然独处无所用心身死之日家无遗财唯有文集千馀卷酒米数瓮而已
《漢語大詞典》:外部矛盾
哲学概念。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
《漢語大詞典》:五盾
五种盾牌。周礼·夏官·司兵:“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五盾,干櫓之属,其名未尽闻也。”元史·舆服志二:“前井宿旗左,参宿旗右,各五盾从。次鬼宿旗左,觜宿旗右,各五弓从。次柳宿旗左,毕宿旗右,各五盾从。”
分類:盾牌
《骈字类编》:犀盾
韩非子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左右之所及鼓之而士不起 释名盾遁也跪其后避以隐遁也大而平者曰吴魁本出于吴为魁帅者所持也隆者曰须盾本出于蜀须所持也或曰羌盾言出于羌也狭而长者曰步盾步兵所持与刀相配者也狭而短者曰孑盾车上所持者也以犀皮作之曰犀盾以木作之曰木盾皆因所用为名也
《分类字锦》:须盾(须盾)
见上注
分类:干盾
《漢語大詞典》:胁盾(脅盾)
盾的或称。管子·幼官:“旗物尚黑,兵尚胁盾。” 尹知章 注:“盾或著之於胁,故曰胁盾。”管子·中匡:“请薄刑罚,以厚甲兵,於是死罪不杀,刑罪不罚,使以甲兵赎。死罪以犀甲一戟,刑罚以胁盾一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