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强阋(强鬩)
恃强相争。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若 秦 楚 强鬩震扑,胎藉三正,播其虐於黎苗,子弟且欲丧之,况於民乎?况於鬼神乎?废未速也。”一本作“彊鬩”。
分類:相争
《國語辭典》:渔人得利(漁人得利)  拼音:yú rén dé lì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李都管本欲唆孙寡妇、裴九老两家与刘秉义讲嘴,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漢語大詞典》:钟室之祸(鐘室之禍)
楚 汉 相争, 韩信 屡建奇功。 刘邦 称帝后,封 信 为 淮阴侯 。因遭 吕后 忌,被斩于 长乐宫 悬钟之室。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后因以“鐘室之祸”指功臣遭忌被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转庵和尚:“今天下兵戈方始,其慢士已如此,逮夫大业既成,吾恐君家鐘室之祸復有见于今也。”
《漢語大詞典》:争斤论两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例如:他爱争斤论两,少招他。
《漢語大詞典》:相吵
互相争吵。 丁玲 《韦护》第二章十四:“他虽说知道他们为了他曾相吵过,但是他没有什么内咎,他觉得那太平常了。”
分類:相争争吵
《国语辞典》:两虎相争(两虎相争)  拼音: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比喻两强互相争斗。如:「两队实力相当,今晚冠亚军争夺战,是场两虎相争的比赛。」也作「两虎共斗」、「两虎相斗」。
分类:相争争斗
《国语辞典》:两虎共斗(两虎共斗)  拼音:liǎng hǔ gòng dòu
比喻两强互相争斗。《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也作「两虎相斗」、「两虎相争」。
分类:相争争斗
《国语辞典》:十鼠争穴(十鼠争穴)  拼音:shí shǔ zhēng xuè
比喻坏人聚集在一处而互相争斗。《梁书。卷五。元帝本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也作「十鼠同穴」。
《国语辞典》:千岩竞秀(千岩竞秀)  拼音:qiān yán jìng xiù
形容众峰奇石竞相争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国语辞典》:克伦威尔(克伦威尔)  拼音:kè lún wēi ěr
Oliver Cromwell
人名。(西元1599~1658)英国政治改革家。于十七世纪初国会与英王相争时加入国会军,为独立党首领,西元一六五三年改行共合政体;杀英王查理第一,废除君主制,解散议院,征服爱尔兰及苏格兰,自任国民总督。也译作「克林威尔」。
《国语辞典》:龙斗虎伤,苦了小獐(龙斗虎伤,苦了小獐)  拼音:lóng dòu hǔ shāng,kǔ le xiǎo zhāng
(谚语)比喻因为大人物间彼此相争,连累到小人物受苦。《金瓶梅》第八五回:「每日饭食,晌午还不拿出来,把傅夥计饿的只拿钱街上荡面吃。正是『龙斗虎伤,苦了小獐。』」也作「龙斗虎伤,苦了小张」。
《国语辞典》:一争两丑,一让两有(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拼音:yī zhēng liǎng chǒu,yī ràng liǎng yǒu
(谚语)表示互相争吵起来,不但事情无法解决而且容易出丑,只要彼此退让一下,什么事都好办。如:「俗话说得好:『一争两丑,一让两有』。大家互让一步,事情才能圆满解决。」
《国语辞典》:阋墙之祸(阋墙之祸)  拼音:xì qiáng zhī huò
因兄弟相争或国家、集团内部的争斗所产生的灾祸。如:「阋墙之祸,殃及无辜。」
《国语辞典》:争持不下(争持不下)  拼音:zhēng chí bù xià
相争执而互不退让。如:「由于双方意见争持不下,只好请您裁夺。」
《国语辞典》:抓抓挠挠(抓抓挠挠)  拼音:zhuā zhua náo náo
1.仓卒的样子。如:「他抓抓挠挠地把饭吃了。」
2.互相争斗。如:「商场上竞争激烈,同业之间不免抓抓挠挠。」
3.乱抓。如:「你应该事先把行李整理好,免得临时抓抓挠挠,有所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