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送寒衣
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十月一日,祭先墓,剪彩纸为衣裳焚化,谓之送寒衣。”
《漢語大詞典》:焚帛
焚烧纸帛。祭礼的一种仪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焚帛,礼毕。”红楼梦第五三回:“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国语辞典》:烧纸引鬼(烧纸引鬼)  拼音:shāo zhǐ yǐn guǐ
烧纸,指烧化纸钱以敬鬼神。「烧纸引鬼」喻本出一片诚敬,反招无谓的麻烦。如:「烧纸引鬼的事只会惹祸上身,千万别做。」
《国语辞典》:神纸(神纸)  拼音:shén zhǐ
民间祭祀神佛时所用的烧纸等物。
《國語辭典》:烧利市(燒利市)  拼音:shāo lì shì
一种民间习俗。商店在开始营业时,烧纸钱祭神明,期能获得福祐,称为「烧利市」。后称遇吉庆等事的焚烧祭拜。《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明日烧个利市,把来做贩油的本钱。」《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若得他回心转意,大大的烧个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