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9,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汜水
互乡
周顗
鹿台
三荆
钧台
卫河
岑参
城濮
牛口
圃田
泌水
参墟
阌乡
凿龙
《国语辞典》:汜水  拼音:sì shuǐ
河川名。在河南省汜水县西南,北流入黄河。
《国语辞典》:互乡(互乡)  拼音:hù xiāng
1.地名。在今河南省商水县。《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句下汉。郑玄。注:「互乡,乡名也。其乡人言语自专,不达时宜。」
2.风俗鄙陋之乡。《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
《国语辞典》:周顗  拼音:zhōu yǐ
人名。(西元269~322)字伯仁,晋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少有重名,官至尚书左仆射。王敦作乱,王导诣台待罪,顗申救甚急,而导不知,后奉诏见王敦,敦问导周顗何如,导不答,遂被杀,后导见顗申救之表,泣曰:「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國語辭典》:鹿台(鹿臺)  拼音:lù tái
商纣储聚财宝的府库。在今河南省淇县。《书经。武成》:「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管子。版法解》:「决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
《國語辭典》:三荆(三荊)  拼音:sān jīng
1.地名。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
2.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漢語大詞典》:钧台(鈞臺)
(1).古台名。亦名 夏台 。在今 河南省 禹县 南。左传·昭公四年:“ 夏啟 有 钧臺 之享,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 杜预 注:“ 河南 阳翟县 南有 钧臺陂 ,盖 啟 享诸侯于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悵 钧臺 之未临,慨 酆宫 之不县。”
(2).泛指帝王游乐的台观。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逖听 钧臺 ,侧闻於帝乐。”
《国语辞典》:卫河(卫河)  拼音:wèi hé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辉县西北苏门山百泉,东北流经河北、山东二省,至山东临清县与运河会。也称为「永济渠」。
《國語辭典》:岑参(岑參)  拼音:cén shēn
人名。(西元715~770)唐棘阳人(今河南新野县)。工诗,始佐戎幕,曾至天山一带,故多边塞、战伐之咏。因其属词清尚,用心良苦,故诗调特高。累官补阙起居郎,后出为嘉州刺史,故世称为「岑嘉州」。著有《岑嘉州集》。
《国语辞典》:城濮  拼音:chéng pú
地名。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陈留县,一说在今山东省濮县。晋文公率诸国之兵与楚人战于此,楚师败绩,文公遂为春秋五霸之一。
《漢語大詞典》:牛口
(1).见“ 牛口之下 ”。
(2).地名。在 河南省 荥阳县 西北。 唐 窦建德 被 李世民 所俘处。 宋 苏轼 《夜泊牛口》诗:“日落江雾生,繫舟宿 牛口 。”
《漢語大詞典》: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 五羖大夫 , 荆 之鄙人也。闻 秦繆公 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 秦 客,被褐食牛。期年, 繆公 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 秦国 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 宁戚 饭牛得到 齐桓公 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明君勤於招贤……或举於牛口之下,而加之於羣僚之上;或拔於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明 何景明 《蹇赋》:“ 寧戚 贱牧兮, 桓公 乃勃焉举於牛口。”参见“ 牛角之歌 ”。
《漢語大詞典》:圃田
(1).犹甫田,大田。 唐 钱起 《送马使君赴郑州》诗:“膏雨带 滎水 ,归人耕圃田。”
(2).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圃田,种蔬果之田也。”
(3).喻指事物聚集的地方。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钱牧斋 目 沈留侯 艺林汇考,为经籍之禁籞,文章之圃田。”
(4).古泽薮名。故地在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南 曰 豫州 ,其山镇曰 华山 ,其泽藪曰 圃田 。”竹书纪年卷下:“三月,为大沟于 北郛 ,以行 圃田 之水。”亦称“ 圃泽 ”。列子·仲尼:“ 郑 之 圃泽 多贤, 东里 多才。” 张堪 注:“﹝ 圃泽 ﹞ 圃田 也。在 中牟县 。”
《国语辞典》:泌水  拼音:mì shuǐ
河川名。今名泌阳河。源出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东部的铜山,西流至南阳市唐河县注入唐河。
《漢語大詞典》:参墟(參墟)
亦作“参虚”。 参星的分野。当今 山西 、 河南 一带。左传·昭公十五年:“ 唐叔 受之,以处参虚。” 杜预 注:“参虚,实沉之次, 晋 之分野。” 孔颖达 疏:“实沉之次, 晋 之分野,上繫参之虚域,故云参虚。” 汉 焦赣 《易林·泰之未济》:“实沉参墟,以义讨 尤 。”《隋书·高祖纪上》:“昔者明王设官胙土, 营丘 四履,得征五侯,参墟宠章,异其礼物。”旧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实沉之次。”
《国语辞典》:阌乡(阌乡)  拼音:wén xiāng
县名。位于河南省境西北,西接陕西潼关,北渡黄河即山西省境。陇海铁路经此。
《漢語大詞典》:凿龙(鑿龍)
(1).开凿 龙门 。传说 大禹 治水,凿 龙门 以导流。 唐 杜牧 《洛阳长句》:“月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 龙 声。”
(2).指 龙门山 。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即 伊阙 。 唐 窦牟 《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 凿龙 横碧落,提象出华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