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挥毫(揮毫)  拼音:huī háo
运笔写字或绘画。唐。杜甫 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水浒传》第三九回:「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也作「挥笔」。
《國語辭典》:毫发(毫髮)  拼音:háo fǎ
毫毛及头发。比喻极少的数量。汉。王充《论衡。齐世》:「方今圣明,承光武,袭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无细小毫发之亏。」《三国演义》第二五回:「昨日曹军入城,我等皆以为必死;谁想毫发不动,一军不敢入门。」
《國語辭典》:秋毫  拼音:qiū háo
鸟兽在秋天所生的细毛。后比喻微细的事物。《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传令,救火安民,秋毫不许惊动。」
《漢語大詞典》: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苏轼 《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如今 韩生 吉帖婚书,并无一毫虚谬。”镜花缘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屡要学剑,奈教师此道不精,不过敷衍教了两个势子,却是一毫无用。”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便把恼恨搁在一旁,脸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國語辭典》:毫端  拼音:háo duān
1.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微小的部分。《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论曰》:「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江山自雄丽〉词:「漱冰濯雪,眇万里一毫端。」
2.笔端、笔下。宋。韩琦〈观胡九龄员外画牛〉诗:「采摭诸家百馀状,毫端古意多含蓄。」
《國語辭典》:毫末  拼音:háo mò
1.毛发的末端。《庄子。秋水》:「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关尹子。九药》:「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
2.比喻极细微的部分。《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南朝梁。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铭〉:「参差孔树,毫末成拱。」
《國語辭典》:毫芒  拼音:háo máng
比喻极精细微小的部分。唐。裴铏《传奇。裴航》:「航又闻捣药声,因窥之,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鉴毫芒。」《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师乃剪纸如镜,黏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也作「豪芒」、「毫芥」。
分類:毫毛细微
《國語辭典》:含毫  拼音:hán háo
作文时吮笔沉思。《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漢語大詞典》:濡毫
濡笔。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唐 韦应物 《酬刘侍郎使君》诗:“濡毫意僶俛,一用写悁勤。”镜花缘第五三回:“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忽见 红红 、 婉如 从外面走来。” 吴沛霖 《淡卿出团扇索诗为题两绝》之一:“拟将雅意深深却,看汝濡毫兴已狂。”
《國語辭典》:丝毫(絲毫)  拼音:sī háo
极微的数量。比喻非常少。《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他若是趱一个劲,那怕几千斤的石块,打落在他头上、身上,他会丝毫不觉得。」《文明小史》第五五回:「既然是你的朋友,就让掉些罢,算是一千五百块钱,不能再减丝毫的了。」
《國語辭典》:纤毫(纖毫)  拼音:xiān háo
比喻非常微细的事物。唐。杜甫〈夏夜叹〉诗:「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那月色一发光明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
分類:细微
《漢語大詞典》:彩毫(綵毫)
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 唐 温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宋 晏殊 《胡捣练》词:“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研朱露,蘸彩毫。这新词全费敲。”参见“ 彩笔 ”。
犹綵笔。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参见“ 綵笔 ”。
《高级汉语词典》:彩笔
彩色笔。即彩笔
分類:彩笔
《國語辭典》:彩笔(彩筆)  拼音:cǎi bǐ
画笔。如:「这个画家彩笔一挥,便是一幅好山好水。」
《漢語大詞典》:抽毫
抽笔出套。亦借指写作。 唐 吴融 《壬戌岁阌乡卜居》诗:“六载抽毫侍禁闈,不堪多病决然归。” 明 李东阳 《廷韶文敬联句见寄迭前韵》:“日长秋馆罢抽毫,自在閒庭落麈毛,忽有词章传二妙,敢将名姓託三豪。” 清 冯桂芬 《与曾揆帅书》:“窃自念脚鞾手板,则夙愿不及,抽毫进牘,则目力不胜,内外无一可,出山之志,长此已矣。”
分類:写作
《國語辭典》:分毫  拼音:fēn háo
比喻极细微。如:「分毫之差」。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觅不的粗衣淡饭且淹消,穷秀才工课觅分毫。」《儒林外史》第五回:「倒是两位舅爷从来不沾他分毫,依我的意思,这银子也不费用掉了。」
分類:细微少量
《國語辭典》:霜毫  拼音:shuāng háo
1.白色的毫毛。唐。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诗:「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2.毛笔。因笔毛白色如霜,故称为「霜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只道拂花笺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