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束柴
郊柴
木柴
编柴
干柴
柴瘠
溪柴
临柴
禋柴
举柴
火柴头
柴祭
桑柴
燎柴
崖柴
《漢語大詞典》:束柴
一把柴。常用以形容身体干瘦。 唐 孟郊 《杏殇》诗之八:“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 清 钱谦益 《桂殇》诗之一:“身似束柴怜病叟,拾柴空復羡鶵儿。”
《漢語大詞典》:郊柴
亦作“ 郊祡 ”。 焚柴祭天。为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种仪式。汉书·郊祀志下:“﹝ 匡衡 言:﹞‘臣闻郊柴饗帝之义,埽地而祭,上质也。’”晋书·华恒传:“ 恆 议, 汉献帝 居 许 ,即便郊祡,宜於此修立。” 宋 秦观 《次韵侍祠南郊》:“风马云车下九天,郊柴初告帝心虔。”
《國語辭典》:木柴  拼音:mù chái
作燃料或引火用的小块木头。
《韵府拾遗 佳韵》:编柴(编柴)
柳贯诗牛耕多种秫鱼掺乱编柴
《漢語大詞典》:干柴
用作燃料的干燥的树枝和木块。例如:能找到足够的干柴来点燃营火。
《國語辭典》:柴瘠  拼音:chái jí
因居丧哀痛过度而骨瘦如柴。《新唐书。卷七八。宗室传。淮安王神通传》:「居母丧,柴瘠,讫除,家人未尝见言笑。」也作「柴毁」。
分類:骨瘦如柴
《漢語大詞典》:溪柴
若耶溪 所出的小束柴火。 宋 陆游 《晨起》诗:“溪柴旋篝火,野蔌鬭登槃。” 宋 陆游 《家居》诗之三:“溪柴胜炽炭,黎布敌纯绵。”自注:“小束柴。自 若耶溪 出,名溪柴。”
《漢語大詞典》:临柴(臨柴)
犹积聚。古文苑·扬雄〈蜀都赋〉:“叩巖岒嶙,崇隆临柴。” 章樵 注:“犹积聚也。柴,音渍。”
分類:积聚
《漢語大詞典》:禋柴
燔柴升烟以祭天。梁书·武帝纪中:“执禋柴之礼,当与能之祚。”《宋史·乐志七》:“帝出于震,巽惟洁齐。神明其德,迺称禋柴。”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今禋柴展礼,必潜输琛货,私结要权,假息要荒,冀移善地。”
《漢語大詞典》:举柴(舉柴)
亦作“ 举胔 ”。 拾取狩猎后委积在地上的禽兽。文选·张衡〈西京赋〉:“收禽举胔,数课众寡。” 薛综 注:“胔,死禽兽将腐之名也。” 李善 注:“胔,聚肉名。不论腐败也。”
《漢語大詞典》:火柴头(火柴頭)
燃烧着的木头。《水浒传》第十回:“﹝ 林冲 ﹞把手中鎗看着块焰焰着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鎗尖去火炉里只一搅。”
分類:燃烧木头
《漢語大詞典》:柴祭
古代祭礼之一。烧柴祭天。东观汉记·丁鸿传:“瞻望 太山 ,嘉泽降澍;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黄鵠羣翔。”后汉书·祭祀志下:“封者,谓封土为坛,柴祭告天,代兴成功也。”
《骈字类编》:桑柴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织 其十八 六月 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
《韵府拾遗 佳韵》:酉阳杂俎蛇以桑柴烧之则见足出
《高级汉语词典》:燎柴
烧柴祭天
《漢語大詞典》:崖柴
形容张口欲咬人之状。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 爽 、 羲 、 训 、 晏 、 颺 、 謐 、 轨 、 胜 、 范 、 当 等,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故于时谤书,谓‘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 默 作疽囊。’三狗谓 何 ( 何晏 )、 邓 ( 邓颺 )、 丁 ( 丁謐 )也。 默 者, 爽 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嚙人,而 謐 尤甚也。”《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长蛇晈晈三曾黑,大鸟崖柴两翅青。”
分類: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