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抖乱(抖亂)
(1).搞乱。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将款项抖乱,多方掩饰,使人难以稽查。” 邹志安 《土地》:“那个黑神一来,把我们大队就给抖乱了。”
(2).纷乱,混乱。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招纳》:“武艺如何?只止见烟尘抖乱,满天星火。”《何典》第十回:“将近界上,忽望见前路烟尘抖乱,手銃齐响。”
《高级汉语词典》:颠倒
亦作“颠到”。颠倒;错乱
分类:颠倒
《國語辭典》:乱国(亂國)  拼音:luàn guó
1.动荡不安的国家。《周礼。秋官。大司寇》:「三曰刑乱国,用重典。」也称为「乱邦」。
2.扰乱国家。《管子。法禁》:「上以蔽君,下以索民,此皆弱君乱国之道。」《三国演义》第六回:「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漢語大詞典》:乱族(亂族)
(1).指家族内部的淫乱。礼记·坊记:“以此坊民,民犹淫泆而乱於族。” 郑玄 注:“乱族,犯非妃匹也。”
(2).搞乱亲族关系。逸周书·邦保:“异姓乱族。” 朱右曾 校释:“乱族,谓以疏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