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耐著性子  拼音:nài zhe xìng zi
不厌烦、不急躁地持续做一件事。如:「他认为这是强辩,但还是耐著性子把话听完。」
《国语辞典》:脸红头胀(脸红头胀)  拼音:liǎn hóng tóu zhàng
发怒、急躁的样子。如:「不要老是脸红头胀,讨论问题必须心平气和。」《红楼梦》第二九回:「又见林黛玉脸红头胀,一行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
分类:发怒急躁
《国语辞典》:少安勿躁  拼音:shǎo ān wù zào
耐心等待一会儿,不要急躁。《孽海花》第二九回:「愿少安勿躁!且待千秋军火到此。」也作「少安毋躁」、「少安无躁」。
《国语辞典》:飞扬浮躁(飞扬浮躁)  拼音:fēi yáng fú zào
得意忘形、急躁轻狂而不稳重。
《国语辞典》:肝火上炎  拼音:gān huǒ shàng yán
中医上指因肝气郁结,化火上逆而引起头痛晕眩、耳鸣耳聋、急躁易怒、口苦咽乾等病症。
《国语辞典》:粗脖子红脸(粗脖子红脸)  拼音:cū bó zi hóng liǎn
面部、颈部红胀。形容人发怒、急躁或情绪高昂的样子。如:「他一生起气来便粗脖子红脸,好不吓人。」也作「脸红脖子粗」。
《国语辞典》:疾行无善迹(疾行无善迹)  拼音:jí xíng wú shàn jī
做事太过急躁,难免草率而不完善。《西京杂记》卷三:「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
《国语辞典》:二杆子脾气(二杆子脾气)  拼音:èr gǎn zi pí qi
倔强而急躁的脾气。如:「他那二杆子脾气,现在也改多了。」
《国语辞典》:万事皆从急中错(万事皆从急中错)  拼音:wàn shì jiē cóng jí zhōng cuò
(谚语)急躁容易出差错。如:「行事须谨慎,不可莽撞!岂不知万事皆从急中错?」
《国语辞典》:躁人辞多(躁人辞多)  拼音:zào rén cí duō
急躁的人话多。语本《易经。系辞下》:「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分类:急躁人话
《国语辞典》:灰脾气(灰脾气)  拼音:huī pí qì
较粗暴急躁的脾气。如:「他天生的灰脾气,你得耐著性子慢慢地劝他。」
《国语辞典》:爆燥  拼音:bào zào
遇事急躁、鲁莽,不能控制感情。《西游记》第一八回:「行者愈加不放,急得爆燥如雷。」也作「躁暴」。
《国语辞典》:走火入魔  拼音:zǒu huǒ rù mó
1.走火,道教指修炼精气神,急躁冒进,产生内气乱窜的狂躁现象。入魔,是因走火产生幻象。后以走火入魔泛指修行者将禅修生起的幻境和现实世界混淆的精神症状。也作「走魔入火」。
2.比喻过分沉溺于某事。如:「他成天使枪弄棒的,简直是走火入魔了。」也作「走魔入火」。
《国语辞典》:尿急  拼音:niào jí
人体膀胱聚积一定程度的尿液,无法排泄时所产生的急躁现象。如:「公共厕所提供给尿急民众莫大的方便。」
《国语辞典》:暴燥如雷  拼音:bào zào rú léi
形容人遇事急躁、粗暴,一副怒不可抑的模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王公将就拿几十钱打发了去,心下好生无主,暴燥如雷,没个出豁处。」也作「暴躁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