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忘年
都忘
莫忘
两忘
坐忘
忘世
忘怀
忘身
忘疲
忘我
忘家
忘倦
忘筌
遗忘
顿忘
《國語辭典》:忘年  拼音:wàng nián
1.忘掉年岁。《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唐。元结 无为洞口作诗:「洞傍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
2.不分年龄。《北史。卷一○○。序传》:「每于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韵府拾遗 阳韵》:都忘
于鹄诗都忘醉后逢廉度不省归时见鲁恭
《韵府拾遗 阳韵》:莫忘
王袆思亲赋虽罔极之莫忘固终养之有托
《漢語大詞典》:两忘(兩忘)
(1).两者一起忘记。庄子·大宗师:“与其誉 尧 而非 桀 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 元 倪瓒 《听袁员外弹琴》诗:“两忘絃与手,流泉松吹声。”
(2).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连珠》:“是以弘道归於兼济,至德由乎两忘。”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揆拙迷三雀,劳生昧两忘。”
《國語辭典》:坐忘  拼音:zuò wàng
语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指静坐时,物我两忘,与道冥合。唐。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漢語大詞典》:忘世
忘却世情。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词:“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分類:忘却世情
《國語辭典》:忘怀(忘懷)  拼音:wàng huái
忘却、不系恋于事物。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红楼梦》第二四回:「他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那里还把这个放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
《漢語大詞典》:忘身
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 汉 贾谊 《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其所以忘身徇国,捨逸就劳者,岂有求而然哉!”
《分类字锦》:忘疲
世说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体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分类:言论
《國語辭典》:忘我  拼音:wàng wǒ
原指超乎自我。语本《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晋。郭象。注:「吾丧我,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识哉!」后亦指因公而忘私。《晋书。卷七五。王湛传》:「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
《分类字锦》:忘家
汉书贾谊传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上之化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忘倦
谓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輒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态风流,使人忘倦。”
《漢語大詞典》:忘筌
(1).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晋 何劭 《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独夫常独泣,多士已忘筌。”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视的事或物。 唐 刘禹锡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曾向空门学坐禪,如今万事尽忘筌。”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二:“资尔屈伸功用毕,莫将良器等忘筌。”
《國語辭典》:遗忘(遺忘)  拼音:yí wàng
忽略忘记。《庄子。盗蹠》:「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自此侯元心中所晓符咒,渐渐遗忘,就记得的做来,也不十分灵了。」
分類:遗忘忘记
《韵府拾遗 阳韵》:顿忘(顿忘)
杜甫诗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