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撧人  拼音:juē rén
当面使人为难或难堪。如:「她要求在众人面前下跪求饶,这不是故意撧人吗?」
《国语辞典》:吃眼前亏(吃眼前亏)  拼音:chī yǎn qián kuī
当面受窘失利。《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国语辞典》:手拿花  拼音:shǒu ná huā
(歇后语)当面儿放。花指爆竹。手拿花指手拿著爆竹,即当著大家的面前燃放的意思。如:「今天的礼盒,每人领一份,我是手拿花──当面儿放。」
《國語辭典》:对质(對質)  拼音:duì zhí
数人共犯一案,预审时令各犯及證人互相质问应答,以證其是否同谋,称为「对质」。亦泛指与问题互相关连的各方当面对證。《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廉使叫押到尸场上认领父亲尸首。取出佥事对质一番。」
《漢語大詞典》:二舌
谓说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宋 司马光 《涑水家仪》:“凡女僕……其两面二舌,饰虚造谗,离间骨肉者,逐之。”
分類:当面背后
《国语辞典》:不顾而唾(不顾而唾)  拼音:bù gù ér tuò
不正视对方且当面吐口水,以示轻视、不屑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漢語大詞典》:打当面鼓
比喻有话当面说,不背后议论。例如: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噼哩啪拉,把什么都摆出来,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同志。——罗旋《南国峰烟》
《漢語大詞典》:呛白(嗆白)
抢白。当面顶撞、责备或讽刺。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呛白:“言不顺而声为之抗,曰‘呛白’。”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呛白:“呛白须平其心。但如 方孝孺 詰 成王 子弟, 刘璟 以死争殿下之名,便呛白得好。”
《漢語大詞典》:马上房子(馬上房子)
谓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邇年 蓟镇 ,习为痼套,凡上司有言,不论是否,只是唯唯奉命,甚至增美其説,俗语云‘马上房子’。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才一出门,便生訾议非笑。”
《漢語大詞典》:骂阵(駡陣)
亦作“骂阵”。
(1).在阵前叫骂,以激怒敌方应战。《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深夜不必盘名姓,僕是去年骂阵人。”《三国演义》第三二回:“ 袁谭 与 郭图 再议进兵,令 岑璧 为将,领兵前来, 尚 自引兵出 冀州 ,两阵对圆,旗鼓相望, 璧 出駡阵。”
(2).引申指当面骂人。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他最怕打架,因为怕打架,所以他的‘批评’才永远是偷偷摸摸的咒骂他所嫉妒的人,而不敢堂堂正正的骂阵。”
《漢語大詞典》:磨得开
脸上下得来。例如:你当面挖苦人,人家脸上磨得开吗?
好意思。例如:她请客你不去,你磨得开吗?
想得通;行得通。例如:这个理我磨得开,您就放心吧。
也作“抹得开”
《國語辭典》:面誉背毁(面譽背毀)  拼音:miàn yù bèi huǐ
当面称赞,背后毁谤。隋。王通《中说。卷下。关朗篇》:「面誉背毁,吾不忍也,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人远焉。」
《國語辭典》:面誉(面譽)  拼音:miàn yù
当面称誉他人。《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发愤忘食,恳恳不已者,诚念朝廷欲致兴平,非不能面誉也。」
《漢語大詞典》:面是背非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忘》:“俏寃家,我待你真心实意,全不料你待我面是背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國語辭典》:面授机宜(面授機宜)  拼音:miàn shòu jī yí
当面向人授予依据时机所应采取的合适决策。《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经臣遴委得候补道胡统领,统带水陆各军,面授机宜,督师往剿,幸而士卒用命,得以一扫而平。」
《漢語大詞典》:面署第一
当面书写,定为第一名。例如:呈卷,即面署第一。——·方苞《左忠毅公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