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岐 → 岐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25,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西岐
岐薛
纷歧
岐径
治岐
歧嶷
三岐
郊岐
岐豳
岐海
岐出
南岐
岐道
岐秀
泣岐路
《漢語大詞典》:西岐
古邑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汝父被覊 羑里 , 西岐 内外事托付何人?”
《漢語大詞典》:岐薛
指 唐 代 岐王 李范 和 薛王 李业 。均 唐玄宗 弟。 唐 顾况 《八月五日歌》:“丹青庙里贮 姚 宋 ,花蕚楼中宴 岐 薛 。” 唐 元稹 《连昌宫词》:“百官队仗避 岐 薛 , 杨氏 诸姨车鬭风。”
分類:唐玄宗
《國語辭典》:纷歧(紛歧)  拼音:fēn qí
混乱不一致。如:「他们夫妻俩常常为教育子女的问题而意见纷歧。」
《漢語大詞典》:岐径(岐徑)
岔路。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西循大道,行又三里,由岐径北趋 木陵村 。”
分類:岔路
《骈字类编》:治岐
孟子昔者文王之治岐也
《漢語大詞典》:歧嶷
(1).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毛 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谓幼年聪慧为“歧嶷”。后汉书·马援传:“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文选·左思〈吴都赋〉:“歧嶷继体,老成弈世。” 刘逵 注:“歧嶷,谓有识知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彭城王勰 字 彦和 ,少而歧嶷,姿性不羣。”
(2).谓六、七岁。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歧嶷﹞亦言六、七岁也。” 王闿运 《王仲章碣》:“君天姿雋异,缉熙光明,曾未歧嶷,堂堂神秀。”
《骈字类编》:三岐
宋史五行志渠州大麦一穗两岐或三岐四岐者
《骈字类编》:郊岐
谢灵运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岐郊崔禹锡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关塞重门下 岐禁苑傍
《骈字类编》:岐豳
唐书薛举传武德元年丰州总管张长悬击罗睺举悉兵援之屯析墌以游军掠岐豳
《分类字锦》:岐海
山海经瓯居海中闽在海中郭氏传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也闽越即西瓯今建安郡是也亦在岐海中
分类:
《漢語大詞典》:岐出
文字不相同,有歧异。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 晋文公 渡 河 ,北归行赏……此与韩非子所载 晋文公 战事岐出。” 刘光汉 《〈新方言〉后序》:“ 光汉 自幼治小学,窃有志於此,以为《淮南》之言,虽稍岐出,然皆有所承受。”
分類:文字歧异
《骈字类编》:南岐
唐 刘兼 宴游池馆 去岁南岐离郡日,今春东蜀看花时。
《漢語大詞典》:岐道
岔道。吕氏春秋·疑似:“ 墨子 见岐道而哭之。”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故 杨子 哭岐道, 墨子 哭练丝也。”
分類:岔道
《分类字锦》:岐秀
白居易 和春深诗 岐秀麦分花。
分类:
《漢語大詞典》:泣岐路
指 战国 杨朱 临歧路而哭泣之事。事出《淮南子·说林训》:“ 杨子 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省作“ 泣岐 ”。《清一统志·江西统部·袁州府》“﹝ 宜春县 ﹞ 杨岐山 ”注:“在 萍乡县 北七十里,世传为 杨朱 泣岐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