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涕泪(涕淚)
(1).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絶,目犹烂然。” 宋 司马光 《送张兵部知遂州》诗:“闻道 西州 遗画像,使我涕泪空霑衣。”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就接连不断地打了无数的喷嚏,闹得涕泪交流。”
(2).涕泪俱下;哭泣。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黄初 二年,进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为阿翁。 帝 谓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为涕泪。” 唐 杜甫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诗:“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纫针:“妻携女归告两弟。两弟任其涕泪,并无一词肯为设处。”
《漢語大詞典》:涕泣
哭泣;流泪。礼记·杂记下:“唯父母之丧,不辟涕泣而见人。”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死之日, 赵国 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宋 陆游 《丰年行》:“前年穀与金价同,家家涕泣伐桑柘。”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芸 正形容惨变,咻咻涕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于今也和‘久待的期望一旦满足’相似,令人感动涕泣,热泪沾襟了。”
《漢語大詞典》:涕洟
(1).眼泪和鼻涕。礼记·檀弓上:“将军 文子 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弔。主人深衣练冠,待於庙,垂涕洟。” 陆德明 释文:“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汉 马融 《长笛赋》:“僬眇睢维,涕洟流漫。” 唐 孟郊 《秋怀》诗:“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 秋罗 导女潜出,相持呜咽,各有涕洟。” 章炳麟 《訄书·商鞅》:“而世之仁人流涕洟以忧天下者,猥以法家与刀笔吏同类而丑娸之。”
(2).涕泪俱下;哭泣。易·萃:“齎咨涕洟,无咎。” 高亨 注:“咨借为资……齎资涕洟,弔他人之丧之象也。” 唐 陆龟蒙 《田舍赋》:“今则阳亢而骄,苗渴而萎,十穗百粒,穫夫涕洟。” 宋 王安石 《祭周几道文》:“孰知君子,赴我称孤?发封涕洟,举屋惊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香玉:“﹝ 黄生 ﹞恨极,作《哭花诗》五十首,日日临穴涕洟。”
《漢語大詞典》:泣涕
(1).眼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2).哭泣。荀子·大略:“ 曾子 泣涕曰:‘有异心乎哉!’”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设丈人有此才,逢此时,而不得此位,则某必当叹息泣涕而相弔。”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诗序》:“自恨无以发名成业,以振先人之盛德与其文章,於是泣涕而书之。”
分類:眼泪哭泣
《漢語大詞典》:啜泣
哭泣;抽噎。语出诗·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啜其泣矣。”陈书·江总传:“啜泣濡翰,岂攄鬱结。”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独夫长啜泣,多士已忘筌。” 巴金 《沉默集·春雨》:“我又看见她俯在床上蒙着脸啜泣。”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啼泣
哭泣。史记·赵世家:“太子母日夜啼泣。” 唐 沈亚之 《湘中怨解》:“是夕,谓生曰:‘我 湘中 蛟宫之娣也,謫而从君。今岁满,无以久留君所,欲为诀耳。’即相持啼泣。” 戴望舒 《对于天的怀乡病》诗:“像在母亲的怀里,一个孩子欢笑又啼泣。”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泣啼
哭泣。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 竇姬 泣嗁而行。”嗁,一本作“ 啼 ”。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沾泣
指哭泣。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佇立,沾泣,征骑駸駸。”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泣哭
哭泣。《四游记·祖师收瘟过火焰山》:“祖师用计叫蛇精变作一个孩子,於洞门口泣哭。”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撇酥儿(撇酥兒)
方言。哭泣。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只急得他满头是汗,万虑如麻,紫涨了面皮,倒抽口凉气,‘乜’的一声撇了酥儿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眼圈儿一红,不差甚么就像 安公子 在悦来老店的那番光景,要撇酥儿。”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淌眼抹泪(淌眼抹淚)
谓哭泣。红楼梦第三回:“ 林姑娘 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啜涕
哭泣。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吟罢澘焉啜涕,几不自胜。”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洟涕
哭泣。 唐 李华 《唐丞相太尉房公德铭》:“天子洟涕,追崇上台。”
分類:哭泣
《漢語大詞典》:呜咽(嗚咽)
(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一:“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 基諶 每拜见后母,感慕呜咽,不能自持,家人莫忍仰视。”红楼梦第一○五回:“﹝ 邢夫人 ﹞只得往 凤姐 那边去,见二门傍边也上了封条,惟有屋门开着,里头呜咽不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 汤阿英 的声音有点呜咽了,下面的话再也说不下去。”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六:“夜闻 陇水 兮声呜咽,朝见 长城 兮路杳漫。”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宋 孙舣 《菩萨蛮·落梅》词:“一声羌管吹呜咽,玉溪夜半梅翻雪。” 清 唐孙华 《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
《漢語大詞典》:流连(流連)
(1).耽于游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北史·隋纪下·炀帝:“所至,唯与后宫流连耽湎,惟日不足。”
(2).留恋不止;依恋不舍。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过 大梁 者,或佇想於 夷门 ;游九京者,亦流连於 随会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遍歷 赵 、 魏 、 燕 、 晋 、 齐 、 梁 、 吴 、 楚 ,无不流连山水,极诗酒之趣。” 王蒙 《深的湖》:“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笑什么,他在欣赏流连什么,寻求等待什么。”
(3).盘桓;滞留。三国志·魏志·刘靖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 宋 丘崇 《沁园春》词:“便流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却説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连。” 吴组缃 《山洪》十六:“这时他其实说不上有什么感触。主要不过是不想马上走出邮局的门,想藉此多流连一会儿。”
(4).流离转徙。汉书·师丹传:“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北齐书·颜之推传:“经 长干 以掩抑,展 白下 以流连。”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遮莫杀颠沛流连,休迷失水木根源。”
(5).连续;反复。 清 邢昉 《与见末别宿舟中作》诗:“夜露湿莎鷄,流连语初罢。”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故即片言半辞,亦为之咨嗟传诵,流连反覆於不已。” 黄中黄 《孙逸仙》第二章:“﹝ 康有为 ﹞引 津田三臧 ,举 李鸿章 负伤及 朝鲜 王妃事件,激赏其意气之壮烈,流连不置。”
(6).亦作“ 流涟 ”。哭泣流泪貌。西京杂记卷一:“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毕,每泣下流涟。”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 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连,趋归 郑 所,遂不復至。” 清 钮琇 觚賸·筠湄幽婚:“﹝ 刘氏 ﹞将离之辰,掩泣流连。”
(7).果实名。产于 南洋群岛 。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流连与波罗,争以果为粮。” 钱仲联 笺注引 古直 曰:“流连果綦臭, 南洋群岛 产之,土人嗜者,不惜典质以求市也,故有‘流连出,纱囊脱’之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