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孤另另  拼音:gū lìng lìng
孤单。如:「自从妻子去世后,他便一个人孤另另地过日子。」
《國語辭典》:孤零零  拼音:gū líng líng
孤单。如:「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守著那间屋子。」也作「孤丁丁」、「孤伶伶」。
《漢語大詞典》:焭单(焭單)
谓孤独;孤单。北史·高允传:“ 茂祖 焭单,夙离不造,克己勉躬,聿隆家道。”按,魏书本传作“煢单”。
《漢語大詞典》:孤灯(孤燈)
孤单的灯。多喻孤单寂寞。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宋 陆游 《山寺》诗:“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不眠愁对孤灯照,谁与我伴寂寥。”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三场:“ 李二嫂 眼含泪关上房门,对孤灯想往事暗暗伤心。”
分類:孤单寂寞
《國語辭典》:孜孜  拼音:zī zī
1.勤勉不懈。《书经。益稷》:「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虽牵以物役,孜孜无怠。」
2.不停、不歇。《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又吊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3.仔细。宋。柳永 十二时。晚晴初词:「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觑定。」也作「咨咨」。
4.温婉、柔顺。宋。欧阳修〈惜芳年。因倚兰台翠云亸〉词:「睡未足,双眉尚锁,潜身走向伊行坐,孜孜地,告他梳裹。」《宋元戏文辑佚。许盼盼燕子楼》:「自来举止孜孜地,那更好模好样,一捻儿身己。」
5.拟声词。形容鸟鸣声。唐。白居易〈燕示刘叟〉诗:「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國語辭典》:孤帆  拼音:gū fán
孤舟。唐。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卢纶 晚次鄂州诗:「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漢語大詞典》:孤鹤(孤鶴)
(1).孤单的鹤。 隋炀帝 《舍舟登陆示慧日道场玉清玄坛德众》诗:“孤鹤近追羣,啼鶯远相唤。” 唐 武元衡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诗:“风入 昭阳 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宋 苏轼 《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 江 东来。” 元 于石 《我从山中游》诗:“柴扉不敢敲,恐惊孤鹤醒。徘徊踏月明,倚仗看松影。”
(2).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羣。”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王绩 妇未娶,介洁翘孤鹤。”
《漢語大詞典》:不孤
(1).古时幼年丧父为孤,孤子受到长辈父亲般的照顾称为不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 康节 先公既捐馆,二 程 先生于 伯温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载甚厚。”
(2).不孤单,不单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沈兼士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今读此编,深幸吾道之不孤。”
《漢語大詞典》:孤鸿(孤鴻)
孤单的鸿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縹緲孤鸿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看天外孤鸿 北海 回,要写封音书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分類:孤单鸿雁
《漢語大詞典》:孤影
孤单的影子。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宋 周邦彦 《倒犯·新月》词:“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蹁躚西窗悄。” 湘灵子 《轩亭冤·创会》:“谈平等,慕文明,休笑我孤影伶仃。”
分類:孤单影子
《國語辭典》:孤雁(孤鴈)  拼音:gū yàn
离群的雁。比喻孤单一人。《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分類:离群孤单
《國語辭典》:伶俜  拼音:líng pīng
飘零孤单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唐。杜甫〈新安吏〉诗:「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國語辭典》:茕茕(惸惸)  拼音:qióng qióng
1.担忧烦恼的样子。《诗经。小雅。正月》:「忧心茕茕,念我无禄。」
2.孤独无依的样子。宋。王禹偁〈感流亡〉诗:「呱呱三儿泣,茕茕一夫鳏。」也作「茕茕」。
《國語辭典》:茕茕(煢煢)  拼音:qióng qióng
孤独无依的样子。《楚辞。屈原。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茕茕游魂,谁主谁祀?」也作「茕茕」、「瞏瞏」、「嬛嬛」。
《國語辭典》:孤独(孤獨)  拼音:gū dú
1.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礼记。礼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荀子。王霸》:「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
2.孤立无援。《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3.孤单寂寞。如:「孤独的滋味,真不好受!」《红楼梦》第二二回:「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國語辭典》:孤鸾(孤鸞)  拼音:gū luán
原指失偶的鸾鸟,而用来比喻孤独失偶的人。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生憎怅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鸾别鹤之哀。」
《漢語大詞典》:孤鸾照镜(孤鸞照鏡)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 王结罝 峻祁之山 ,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絶。”后以“孤鸞照镜”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南朝 陈 徐陵 《鸳鸯赋》:“山鷄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镜不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