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國語辭典》:新妆(新妝)  拼音:xīn zhuāng
1.女子刚修饰好的容妆。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2.刚修饰好容妆的女子。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诗:「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清。洪升《长生殿》第九出:「想亭际,凭阑仍是玉阑干,问新妆有谁同倚?」
《國語辭典》:妆台(妝臺)  拼音:zhuāng tái
1.女子梳发化妆所使用的案台。通常备有镜子及置物的抽屉。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且向妆台边梳妆一会,收拾齐整。」《金瓶梅》第二八回:「把妆台放在玩花楼上,那里梳头去。」
2.借指女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使小生目视东墙,恨不得腋翅于妆台左右。」
《國語辭典》:妆楼(妝樓)  拼音:zhuāng lóu
妇人的闺房。唐。沈佺期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两间卧房,上面小小一个妆楼,安排著花瓶、炉几,十分清雅。」
《漢語大詞典》:晓妆(曉粧)
亦作“ 晓粧 ”。
(1).晨妆。 唐 沈佺期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诗:“巧落梅庭里,斜光映晓妆。”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空极宵梦,寧逢晓粧。”
(2).指晨起梳妆。 元 王士熙 《李宫人琵琶引》:“鸞舆五月幸 龙冈 ,宣唤新声促晓妆。”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尝见其晓粧时,髮长委地,黝泽如漆。”
分類:晨起梳妆
《骈字类编》:晚妆(晚妆)
唐 司空图 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國語辭典》:淡妆(淡妝)  拼音:dàn zhuāng
略施脂粉。指妆上得较薄,颜色较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虽是荆布淡妆,种种绰约之态,殊异寻常女子。」
分類:淡妆妆饰
《國語辭典》:妆点(妝點)  拼音:zhuāng diǎn
装饰、打扮。南唐。李煜 三妇艳词:「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漢語大詞典》:残妆(殘粧)
亦作“ 残粧 ”。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唐 张谓 《扬州雨中观妓》诗:“残妆添石黛,艷舞落金鈿。” 明 陈所闻 《当垆美人》词:“只见残粧半闪篝灯下,妒杀芙蓉两岸花。”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褪了,眼圈显得微黄,眉毛的黛色也仿佛两边不一样。”
分類:女子化妆
《國語辭典》:靓妆(靚妝)  拼音:jìng zhuāng
美丽的妆饰。唐。贾至 长门怨诗:「舞蝶萦愁绪,繁花对靓妆。」唐。皇甫枚《飞烟传》:「既下,见飞烟靓妆盛服,立于庭前。」也作「靓庄」、「靓饰」。
《漢語大詞典》:明妆(明妝)
亦作“明粧”。 明丽的妆饰。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虽谢侍君閒,明妆带綺罗。”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二:“静濯明糚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 越 纱裙染鬱金黄,薄罗依约见明妆。”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鳖精:“ 吴县 孙香泉 女适同县某生。女偶食鱉,得怪疾。喜则明妆艷服,笑舞百出;怒则抛盆掷碗,詬詈不情。”
分類:明丽妆饰
《漢語大詞典》:妆镜(粧鏡)
亦作“糚镜”。 化妆用的镜子。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歌屏朝掩翠,糚镜晚窥红。”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粧镜也。” 南唐 李璟 《应天长》词:“一钩初月临粧镜,蝉鬢凤釵慵不整。”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斜谷 云深起画楼, 散关 月落开粧镜。”
《國語辭典》:宫妆(宮妝)  拼音:gōng zhuāng
宫女的妆扮。唐。郑嵎〈津阳门〉诗:「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
《國語辭典》:梳妆(梳妝)  拼音:shū zhuāng
妇女梳理妆扮。唐。秦韬玉 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李小姐梳妆出拜,天然美貌,绝非房中前日所见模样。」
《漢語大詞典》:梳妆楼(梳粧樓)
(1).旧指妇女居住的楼房。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愁,大风吹倒梳粧楼。”
(2).古迹名。即 梳妆台 。亦省称“ 梳粧 ”。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偶语追 铜雀 ,无聊问 柏梁 。豫游推插柳,胜蹟是 梳粧 。” 吴翌凤 笺注:“《日下旧闻》《张太岳集》:皇城北苑中有 广寒殿 ,相传以为 辽 萧后 梳粧楼 。”参见“ 梳妆臺 ”。
《漢語大詞典》:洗妆(洗粧)
(1).梳洗打扮。 唐 韩愈 《华山女》诗:“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妆,一本作“ 糚 ”。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之二:“檀心未展,谁为探芳丛。消瘦尽,洗妆匀,应更添风韵。”
(2).洗除妆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你傅粉盈房,岂无殊色;我洗妆入道,不变初心。”
梳洗打扮。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为梨花洗妆:“ 洛阳 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粧。” 宋 苏轼 《再和潜师》:“风清月落无人见,洗粧自趁霜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