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皦皦  拼音:jiǎo jiǎo
1.洁白明净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黄琼》:「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晋。左思〈杂诗〉:「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2.心胸光明。如:「心中皦皦」。
《國語辭典》:宏大  拼音:hóng dà
广大、宏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气量宏大,允称元作;这回一定恭喜的了!」
《漢語大詞典》:彻天(徹天)
(1).上达云天。形容盛大。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否》:“戴日精光,驂驾六龙;禄命彻天,封为 燕 王。”
(2).上达云天。形容高。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汪凤》:“遥见二青气,粗如箭簳,而紧鋭彻天焉。” 清 孙枝蔚 《次韵答邓孝威》之六:“烽火回头尚彻天,须将现在鬭尊前。”
(3).上达云天。形容声音响亮。 宋 陈师道 《妾薄命》诗:“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赵朴初 《浣溪沙·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会》词:“铜鼓芦笙响彻天,轻裾长袖舞翩躚,歌声齐唱大团圆。”
(4).整天。《中国歌谣资料·河南新乡民歌〈一把骨头蹦着筋〉》:“乡长顿顿不离荤,保甲长彻天醉熏熏。”
《漢語大詞典》:锵金(鏘金)
(1).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南朝 梁 费昶 《咏入幌风》:“鏘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二:“拖紫鏘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恒岳晨望有怀》诗:“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鏘金谅有由。”
(2).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盖以诗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轩。”
《漢語大詞典》:朗然
(1).光明貌。初学记卷十九引《卫玠别传》:“昨与吾外甥并坐,烱然若明珠之在我侧,朗然来映人。”《隋书·天文志上》:“月盛之时,虽有重云蔽之,不见月体,而夕犹朗然,是月光犹从云中而照外也。”
(2).清澈貌;明白貌。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陈奇猷 校释:“朖为朗本字,见説文……谓中心清澈而无巧慧,即中心虚静而无巧诈之意。”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我一闻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从文 《边城》十:“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东坡像引 清 毛奇龄 《西河杂笺》:“鼻垂圜根细,而鬚朗然。”
(4).形容声音响亮。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隽永灵》:“诸神皆赋一韵,且各删润雕改商确,又久之遂毕,朗然诵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咏仙女诗,声朗然出风雨外。” 许杰 《赌徒吉顺》下:“两面夹住的高墙的回音,格外朗然。”
《國語辭典》:嘹呖(嘹嚦)  拼音:liáo lì
鸿、雁、鹤等的鸣声。《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芦苇中鸿雁群集,嘹呖干云,哀声动人。」清。邓廷桢〈好事近。云母小窗虚〉词:「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也作「嘹唳」。
《國語辭典》:铿铿(鏗鏗)  拼音:kēng kēng
1.拟声词。形容金属或瓦石的响声。《礼记。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2.形容言语明确响亮。《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杨政传》:「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
《國語辭典》:嘹亮  拼音:liáo liàng
声音清澈而响亮。南朝梁。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妍歌已嘹亮,妙舞复纡馀。」也作「憀亮」、「嘹喨」。
《國語辭典》:清朗  拼音:qīng lǎng
1.清净明朗。《文选。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2.神志清爽开朗。唐。杜光庭《虬髯客传》:「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
3.形容声音清晰响亮。《隋书。卷七十五。儒林传。元善传》:「音韵清朗,听者忘倦。」
《國語辭典》:高朗  拼音:gāo lǎng
高大明朗。《诗经。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崔生高朗,折而不挠。」
《漢語大詞典》:驻云(駐雲)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寥亮
清越响亮。后多作“嘹亮”。 晋 向秀 《〈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 清 陈维嵩 《贺新郎·月夜泊舟平望》词:“寥亮空潭飘水调,客船孤烛,冷听来,怕月又向前村掛。”
分類:清越响亮
《國語辭典》:清亮  拼音:qīng liàng
1.澄净明亮。宋。苏轼〈七月五日诗〉二首之二:「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看著水,眼也清亮。」
2.清脆嘹亮。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清亮之音,谁专称于往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驾诣郊坛行礼》:「有歌者,其声清亮。」
3.清高正直。《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安传》:「为沛相,乘苇车到官,以清亮称。」《晋书。卷三十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传》:「南中郎将、下邳王晃清亮中正,体行明洁。」
《漢語大詞典》:朗润(朗潤)
(1).明亮润泽。周书·高琳传:“ 琳 母尝祓禊 泗 滨,遇见一石,光彩朗润,遂持以归。”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若凤凰之雝喈,圭璋之朗润。” 冰心 《一个母亲》:“那一个孩子不像出水的莲花一般,发出自然朗润的光辉。”
(2).爽朗温和。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长史 河东 裴某 ,风神朗润,操履贞勤。” 明 李东阳 《光禄寺少卿李君墓志铭》:“生而朗润,数岁能属对,人争诵之。”
(3).谓声音响亮圆润。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吐词流音,朗润畅远。” 茅盾 《无题》:“开头的一二分钟,虽然念得快,声音倒是朗润的。”
《漢語大詞典》:驻彩(駐綵)
亦作“ 驻綵 ”。
(1).犹驻颜。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反飞灵,糇丹石,粒芝精,所以还年却老,延华驻彩。”
(2).谓使彩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动听。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序:“舞艳七盘,歌新六变;游云驻綵,仙鹤来仪。”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