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吗呼(吗呼)  拼音:mǎ hu
含糊,不清楚,不认真。如:「你做事情怎么这么吗呼!」也作「麻糊」、「马虎」。
《漢語大詞典》:涵胡
含糊,不清晰。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涵胡画角怨边草,萧瑟清蝉吟野丛。”
《漢語大詞典》:哼哈
(1).表示呵斥;呵斥声。《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值堂的见了,倒摆出满脸的悻悻之色,朝他哼儿哈儿的赶他走开。”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他们正在哼哈着,叱咤着,叫喊着。”
(2).形容含糊应答,不在意。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六章:“ 杨平山 只是哼哈了一声,依然继续沉睡着。”
(3).指 哼 哈 两员神将。《封神演义》第七四回:“今日 哼 哈 相会时, 郑伦 鼻子里两道白光,出来有声, 陈奇 口中黄光也自迸出。” 清 杜光庭 乡言解颐·地部·寺观:“在西栅栏外者为西大寺,南向。头层殿塑 哼 哈 二将军。”
《漢語大詞典》:硬扎
(1).强硬。《负曝闲谈》第三回:“这护勇听得 柳国斌 的话来得硬扎,顺手把那个护勇手里的一对灯笼夺了过来,望 柳国斌 面上照了一照,慌忙説道:‘原来是 柳老爷 !请便,请便!’”
(2).扎实,不容含糊。《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这是夏季农田基本建设当中最硬扎的紧张任务,节令不饶人啊!”
《國語辭典》:枝枝节节(枝枝節節)  拼音:zhī zhī jié jié
形容琐碎、非主要的。如:「这事枝枝节节的问题很多,一时还无法理清楚。」
《漢語大詞典》:吱唔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糊躲闪。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四:“人家给她谈情说爱,她三言两语吱唔过去,叫人没法往下谈。” 孔庆德 《六安兵变》:“我一时竟答不上来,只是吱唔着,心不住地崩崩跳。”
《漢語大詞典》:呜囔(嗚囔)
形容含糊的话语声。 老舍 《四世同堂》十:“因为头大,而说话又呜囔呜囔的,所以带着点傻相。” 老舍 《四世同堂》七三:“见到 瑞宣 ,他总搭讪着呜囔两声,便很快的躲开。”
《漢語大詞典》:伊哩乌卢(伊哩烏盧)
象声词。拟含糊的语音。 元 无名氏 《冻苏秦》楔子:“等他自措盘缠求官去来,省的在我耳朶根边终日‘子曰’、‘子曰’,伊哩乌卢的这般闹吵。” 清 翟灏 通俗编·声音:“伊哩乌卢,读书声也,见 元 人《冻苏秦》剧。按:此即以伊吾长言之也,凡此等语,本无定字,唯经古人用过,乃为典则。”
《漢語大詞典》:喓喐
形容语声含糊,不清晰。
《国语辞典》:摸棱宰相(摸棱宰相)  拼音:mó léng zǎi xiàng
唐宰相苏味道。苏味道为宰相,决事含糊不明确,世号「摸棱手」。见《新唐书。卷一一四。苏味道传》。
《国语辞典》:罕忽  拼音:hǎn hū
含糊、差劲。如:「这年轻人一点也不罕忽,办起事来颇有大将之风。」
分类:含糊差劲
《漢語大詞典》:混含
(1).含糊,不明确。 郭沫若 《断断集·社会发展阶段之再认识》:“﹝ 马克思 ﹞放弃了‘族长制’的那个名词,而采取了‘东洋的社会’或‘ 亚细亚 的生产方式’这样混含的用语。”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讲究混含不露,讲究探听政治上的隐情。”
(2).混杂包含。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國語辭典》:活话(活話)  拼音:huó huà
不确定的话。如:「他在临走前,留下了三天内可能回来的活话。」
分類:含糊明确
《國語辭典》:东支西吾(東支西吾)  拼音:dōng zhī xī wú
说话含糊不清,敷衍搪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争奈满生有些不老气,恰像还要把这件事瞒人的一般,并不明说,但只东支西吾,凭那哥哥说得天花乱坠,只是不肯回去。」
《漢語大詞典》:囔鼻
鼻塞而发音含糊。 老舍 《四世同堂》十:“他的头很大,说话有点囔鼻,象患着长期伤风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