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衷  拼音:bù zhōng
1.不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以奖乱人,孤之望也。」
2.不当。《左传。昭公十六年》:「子产怒曰:『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
3.无法获得轻重之间的平衡。《资治通鉴。卷一三七。齐纪三。武帝永明八年》:「凡铸钱,与其不衷,宁重无轻。」
《國語辭典》:退换(退換)  拼音:tuì huàn
退还所购的物品,要求更换。如:「本店货物,一经出门,概不退换。」
《漢語大詞典》:就班
(1).按次序归位。 唐 舒元舆 《御史台中书院记》:“若御史臺每朝会……至 含元殿 西廡,使朱衣从官传呼,促百官就班。”
(2).比喻处于或置于合适的位次。 晋 陆机 《文赋》:“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漢語大詞典》:端称(端稱)
端正合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寺门东向,斜倚所踞之坪,不甚端称。”
分類:端正合适
《國語辭典》:不相称(不相稱)  拼音:bù xiāng chèng
1.不调和。如:「这沙发的颜色与墙壁不相称。」
2.不相当。如:「他的能力与他的职务不相称。」
《国语辞典》:百当(百当)  拼音:bǎi dāng
什么都合适、恰当。《淮南子。人间》:「故义者,天下之所赏也。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
《國語辭典》:相衬(相襯)  拼音:xiāng chèn
相配。如:「这幅画和画框十分相衬,我非常欣赏。」
《漢語大詞典》:崖分
合适的界限。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驰骤之徒,替真於崖分之外;躁竞之群,饕利於形名之肆。”新唐书·刘幽求传:“宰相 卢怀慎 等奏言:‘ 幽求 轻肆不恭,失大臣体,乖崖分之节。’翌日,贬 睦州 刺史。”
分類:合适界限
《漢語大詞典》:中窾
(1).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窾,空窍。后因以“中窾”谓切中要害。《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 伍员 ﹞勇壮非常,与寡人筹策国事,无不中窾,是其贤也。”
(2).引申为恰当、合适。 清 李颙 《锡山语要》:“苟一物不格,则一理未明;一理未明,则临事应物又安能中窾中会,动协机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柴可为扉也。取柴之入画者为之,使疏密中窾,则同一扉也,而有农户儒门之别矣。”
《漢語大詞典》:言调(言調)
言辞合适。《孔子家语·入官》:“言调説和,则民不变。” 王肃 注:“调,适也。言适於事,説和於民,则不变。”
指说话。 萧红 《生死场》四:“只留下妇人们在一起,她们言调更无边际了!”
《國語辭典》:不妥  拼音:bù tuǒ
不恰当,不宜。如:「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实为不妥。」《红楼梦》第四六回:「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
《漢語大詞典》:匀调(匀調)
(1).均匀;适当。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诸路监司,多是於三四月间,先奏雨水匀调,苗稼丰茂。” 吴晨笳 《姐妹》:“ 琴荷 从灶下还象以往一样稳重地走来,接过父亲手里的摇柄,不快不慢,很匀调地摇转,茶叶在锅里有规则地一跳又一跳。”
(2).犹匀称。谓各部分搭配得很合适。 叶圣陶 《倪焕之》第十一章:“同时那个婉美匀调的影子叫他简直忘不了;在冥想中时常描摹她的躯体,描摹她的脸盘,还描摹她的风姿神态。”
《漢語大詞典》:恰适(恰適)
合适,适当。 彭芬 《保路运动》:“以上各种条件,时势有迁,人事有异,未必恰适。”
分類:合适适当
《國語辭典》:提选(提選)  拼音:tí xuǎn
大陆地区指把优秀的选出来。如:「我们应该把贤能的人提选出来。」
《國語辭典》:匀称(勻稱)  拼音:yún chèng
均匀合宜。如:「穿上这套衣服,让人身材显得更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