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鸣砌(鳴砌)
(1).蚯蚓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善长吟於地中, 江 东谓之歌女,或谓之鸣砌。”
(2).谓檐流滴于阶砌而作声。 宋 陆游 《雨中排闷》诗:“殷殷雷绕村,淅淅雨鸣砌。”
分類:蚯蚓作声
《國語辭典》:淅飒(淅颯)  拼音:xī sà
动作细微的声音。元。吴师道〈晚霜曲〉:「僵禽淅飒动庭竹,城上啼乌怨如哭。」
《漢語大詞典》:轧车(軋車)
轧轧作声之车。 唐 皮日休 《九讽·舍慕》:“吾将荡其魄兮,驂风軔与轧车。”
分類:作声
《國語辭典》:吧吧  拼音:bā bā
喋喋,多话的样子。《五灯会元。卷一八。黄龙道震禅师》:「枯桩怒石人:『何得口吧吧?』石人呵呵笑,枯桩吐异葩。」也作「巴巴」。
《漢語大詞典》:叭叭
象声词。形容双唇开合发声。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四折:“打这廝舌刺刺狂言作戏,口叭叭全无道理。”
象声词。形容拍击声。 刘心武 《立体交叉桥》:“ 葛佑汉 有一回在饭馆同 侯勇 对酌,把腆出的肚子拍得叭叭响。”
《漢語大詞典》:啸指(嘯指)
谓以指夹唇吹之作声。《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吹脣沸地” 元 胡三省 注:“吹脣者,以齿啮脣作气吹之,其声如鹰隼。其下者以指夹脣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
分類:吹之作声
《漢語大詞典》:铎舌(鐸舌)
铃铎当中的悬垂物,其状如舌。摇荡时击铃作声。用木或金属小丸制成。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 乾清宫 大殿藻井内,所悬圆镜,东西南北震动不定,如鐸舌焉。”
《漢語大詞典》:倦响(倦響)
倦于作声,不再发出声响。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五声倦响,九工是询。”
《漢語大詞典》:响抃(響抃)
击掌作声以示热烈响应。《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鄱阳 之民,实多愚劲,帅之赴役,未即应人,倡之为变,闻声响抃。”
《國語辭典》:响头(響頭)  拼音:xiǎng tóu
磕头时额头碰触地面而磕出声音,表示十分恭敬或祈求之意。《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玉大人的牛性。」
《漢語大詞典》:咤食
进食时口中作声。礼记·曲礼上:“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 孔颖达 疏:“咤,谓以舌口中作声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凡攒坐饮食之际,其固获扬饭流歠,共食求饱,咤食,嚙骨,或膝上以哺弄儿,或弃肉以饲猫犬,真可笑也。”
《國語辭典》:咂嘴  拼音:zā zuǐ
以舌尖和上颚接触,发出声音,表示羡慕、赞美、惊叹或惊慌。《金瓶梅》第三三回:「这韩道国听了,大惊失色,口中只咂嘴,下边顿足,就要翅趫走。」《红楼梦》第六回:「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國語辭典》:呃逆  拼音:è nì
因横隔膜的痉挛引起不自主的快速吸气,在声门突然关闭而停止吸气,伴随著尖锐而独特的声音。也称为「打嗝」。
《漢語大詞典》:咂巴
以舌抵齿、两唇上下作声,表示赞叹等。《花城》1981年第6期:“ 二妞儿 有生以来只吃过一次(栗子面窝头),还咂巴着小嘴说过:‘真香!真甜!’”《东海》1981年第6期:“ 宗辛辛 有滋味地咂巴一下嘴。”
《国语辞典》:啧啧赞叹(啧啧赞叹)  拼音:zé zé zàn tàn
咂嘴作声,表示赞美、惊奇。如:「博物馆内陈列各种稀奇古怪的收藏,游客莫不啧啧赞叹。」
《国语辞典》:啧啧称奇(啧啧称奇)  拼音:zé zé chēng qí
咂嘴作声,表示惊奇、赞叹。如:「火山爆发的壮丽景观,让人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