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爻位
卦爻所居的位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昔 文王 繇,剖判爻位:《既济》九三,远引 高宗 之伐;《明夷》六五,近书 箕子 之贞。”
《漢語大詞典》:殊列
不同的位次、地位。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分類:位次地位
《漢語大詞典》:副王
位次于君主的王。宋史·外国传五·占城:“其王或以兄为副王,或以弟为次王。设高官凡八员,东西南北各二,分治其事。”
分類:位次帝王
《漢語大詞典》:齿叙(齒敘)
(1).录用。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少与从弟 劭 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 为郡功曹,排摈 靖 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周书·武帝纪上:“詔 魏 大统 九年以前,都督以上身亡而子孙未齿叙者,节级授官。”
(2).按年龄大小定位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拜讫,主事云:‘请诸郎君叙中外。’状元已下各各齿叙,便谢恩。餘人如状元礼。”
《漢語大詞典》:星序
指官阶位次。 唐 杨于陵 《祭权相公文》:“亟换官荣,屡移星序。”
《國語辭典》:功位  拼音:gōng wèi
朝廷依功勋定朝列位次。《汉书。卷三。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
《国语辞典》:鄙师(鄙师)  拼音:bǐ shī
职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位次县正,掌管一鄙的政令祭祀。
《漢語大詞典》:板位
古代百官朝见皇帝之前按品秩发的位次牌。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三:“曾有口号一絶:‘隔夜端门分板位,平明簪笏列鸳行。紫云低覆千官入,润作金炉百和香。’”
《漢語大詞典》:守序
遵循正常的位次。逸周书·祭公:“呜呼!天子三公,监于 夏 商 之既败,丕则无遗后难,至于万亿年,守序终之。” 孔晁 注:“守其序而终也。”
《國語辭典》:主次  拼音:zhǔ cì
主要与次要。如:「你们要认清事情的缓急轻重,不要主次不分,而瞎忙一场。」
《漢語大詞典》:争秩
争位次。管子·轻重乙:“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 尹知章 注:“秩,次也。”
分類:位次
《漢語大詞典》: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 周文王 於 周 为穆, 文王 之子 武王 则为昭,而 武王 之子 成王 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 文王 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蕚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文 昭 武 穆,方驾齐驱;公子王孙,朱轮华轂。”参阅文献通考·宗庙一
《国语辞典》:分班序齿(分班序齿)  拼音:fēn bān xù chǐ
齿,年龄。分班序齿指依年龄长幼而分位次。《西游记》第二回:「那在洞众猴,都一齐簇拥同入,分班序齿,礼拜猴王。」
《国语辞典》:二等国(二等国)  拼音:èr děng guó
在国际上地位次于一等国的国家。其派遣驻外公使时,仅得用全权公使,或代办公使的名义。
《国语辞典》:二匮(二匮)  拼音:èr guì
当铺中地位次于头匮的掌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