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61,分16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任安义
上林全树借君栖宿
为燥当时生发
义府刀
羊狠狼贪
义方教子
义夫
义纵攻剽
与刘君为寿
蹠行仁义孔丘非
止乎礼义,不淫其色
词典
仁义
忠义
大义
礼义
典故
任安
 
任安义

相关人物
任安(字少卿)
 
卫青


《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
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例句

终始任安义,荒芜孟母邻。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劝君今日后,结客结任安。主人宾客去,独住在门阑。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并序)之和雉媒

谁当门下客,独见有任安。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

典故
上林全树借君栖宿

相关人物
李义府


《隋唐嘉话》中~9~
李义府始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
典故
为燥当时生发

相关人物
刘义隆(宋文帝)
 
田奇


《宋书》卷九十五〈索虏列传〉~233~
太祖践阼,便有志北略。七年三月,诏曰:「河南,中国多故,湮没非所,遗黎荼炭,每用矜怀。今民和年丰,方隅无事,宜时经理,以固疆埸。可简甲卒五万,给右将军到彦之,统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舟师入河,骁骑将军段宏精骑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劲勇一万,以相掎角,后将军长沙王义欣可权假节,率见力三万,监征讨诸军事。便速备办,月内悉发。」先遣殿中将军田奇衔命告焘:「河南旧是宋土,中为彼所侵,今当修复旧境,不关河北。」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此岂可得河南。必进军,今权当敛戍相避,须冬行地净,河冰合,自更取之。」
典故 
笑中白刃
  
义府刀


《旧唐书》卷八十二〈李义府列传〉~2766~
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简释

笑中有刀:指人外表和善,内心险恶。唐白居易《天可度》:“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笑里刀:喻阴险狠毒。唐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之十四;“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

典故
相关人物
宋义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宋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

例句

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狠狼贪,以口覆城。 韩愈 郓州溪堂诗

典故
义方教子

相关人物
卫庄公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隐公·传三年〉~53~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典故
相关人物
李固
 
杜乔
 
杨匡


《后汉书》卷六十三《杜乔传》
及清河王蒜事起,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而梁太后素知乔忠,但策免而已。冀愈怒,使人胁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乔不肯。明日冀遣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妻子归故郡。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乔故掾陈留杨匡闻之,号泣星行到洛阳,乃著故赤帻,托为夏门亭吏,守卫尸丧,驱护蝇虫,积十二日,都官从事执之以闻。梁太后义而不罪。匡于是带鈇锧诣阙上书,并乞李、杜二公骸骨。太后许之。成礼殡殓,送乔丧还家,葬送行服,隐匿不仕。
《新校本南齐书》卷二十二《王昙首传》附《王僧虔传》
其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王平南廙、右军叔,过江之前以为最。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变古制,今唯右军。领军不尔,至今犹法钟、张。亡从祖中书令书,子敬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张翼,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人几欲乱真』。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

例句

义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 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典故
义纵攻剽

相关人物
义纵


《汉书》卷九十《酷吏传·义纵传》
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纵有姊,以医幸王太后。王太后问:「有子兄弟为官者乎?」姊曰:「有弟无行,不可。」太后乃告上,拜义姁弟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迁为长陵及长安令,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以捕案太后外孙脩成君子仲,上以为能,迁为河内都尉。至则族灭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例句

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李瀚 蒙求

典故
与刘君为寿

相关人物
刘义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纪事·齐鲁二生·刘义〉~850~2~
右一人字义,不知其所来,在魏与焦濛、闾冰、田滂善。任气重义,大躯,有膂力。常出入市井,杀牛击犬豕,罗网鸟雀。亦或时因酒杀人,变姓名遁去。会赦得出。后流入齐、鲁,始读书,能为歌诗。然恃其故时所为,辄不能俯仰贵人。穿屐破衣,从寻常人乞丐酒食为活。闻韩愈善接天下士,步行归之。既至,赋〈冰柱〉、〈雪车〉二诗,一旦居卢仝、孟郊之上。樊宗师以文自任,见义拜之。后以争语不能下诸公,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所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愈不能止,复归齐、鲁。义之行固不在圣贤中庸之列,然其能面道人短长,不畏卒祸,及得其服义,则又弥缝劝谏,有若骨肉,此其过人无限。
典故
蹠行仁义孔丘非

相关人物
孔子
 
盗蹠


《庄子集释》卷四中〈外篇·胠箧〉~346~
故蹠之徒问于蹠曰:「盗亦有道乎?」蹠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典故
止乎礼义,不淫其色


《毛诗正义》卷一之一〈国风·周南·关雎〉~6~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國語辭典》:仁义(仁義)  拼音:rén yì
仁爱正义,宽厚正直。《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唐。孔颖达。正义:「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文选。张衡。四愁诗。序》:「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
《國語辭典》:仁义(仁義)  拼音:rén yì
性情温驯,善良和蔼。如:「这个小孩儿很仁义,不淘气。」
《國語辭典》:忠义(忠義)  拼音:zhōng yì
1.做人做事能尽心力、合义理。唐。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2.忠臣义士。《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
《國語辭典》:大义(大義)  拼音:dà yì
1.正道。《文选。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三国演义》第六回:「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
2.经书中的要义。《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然刘子骏创通大义,……皆先儒之美者也。」
《國語辭典》:礼义(禮義)  拼音:lǐ yì
1.礼法道义。《诗经。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管子。版法》:「必顺于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
2.礼仪,礼节仪式。《诗经。周南。关雎。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西游记》第三○回:「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
《漢語大詞典》:笑中有刀
同“ 笑里藏刀 ”。 唐 白居易 《天可度》诗:“看不见 李义府 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旧唐书·李义府传:“ 义府 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倾陷,故时人言 义府 笑中有刀。”
《漢語大詞典》:笑里刀(笑裏刀)
见“ 笑中刀 ”。
《漢語大詞典》:笑中刀
亦作“ 笑里刀 ”。 比喻外表和善而内心阴险的人,或有害而不易察觉的事物。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氓苦税外緡,吏忧笑中刀。” 唐 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之七:“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 义府 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 义府 ‘笑中刀’。”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自拏着杀子杀孙笑里刀,怎留的好儿好女眼前花。”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觔。”
《國語辭典》:羊狠狼贪(羊狠狼貪)  拼音:yáng hěn láng tān
羊性违逆,狼性贪婪。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很」,本为「不听从」之意,今文献多作「狠」,因而多用以比喻凶狠贪婪。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狠狼贪,以口覆城。」《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
《漢語大詞典》:羊很狼贪(羊很狼貪)
喻狠毒贪婪。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很狼贪,以口覆城。”亦作“ 羊狠狼贪 ”。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羊狠狼贪之技,他人所不忍出者,而官出之。”
分類:狠毒贪婪
《漢語大詞典》:义夫(義夫)
(1).坚守大义的人。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騖,义夫赴节。”晋书·忠义传序:“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 宋 苏舜钦 《乞用刘石子弟》:“烈士义夫,闻之震激。”
(2).情专的男子。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这等説起来,是一对义夫节妇了,可敬,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