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犍陀罗(犍陀罗)  拼音:jiān tuó luó
1.相当于今日的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
2.古代佛教雕刻艺术的一个流派。公元一至六世纪盛行于犍陀罗(相当于今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吸取古代希腊末期的雕刻手法,对东方雕刻艺术的发展曾有影响。如:「这座佛塔的浮雕,有犍陀罗的风格。」
《国语辞典》:利雅德  拼音:lì yǎ dé
Riyadh
城市名。沙乌地阿拉伯的首都。位于国境东部,工业以水泥、炼油等为主。为全国商业、交通中心。也译作「利雅得」。
《国语辞典》:来比锡(来比锡)  拼音:lái bǐ xí
Leipzig
城市名。位于德国东部,易北河北岸。以金属加工、建筑机械等工业著称,环境、空气污染相当严重。西元一四○九年创设来比锡大学,原是欧洲重要学术文化中心。一九八九年的大规模示威运动,促进东德政权崩溃。
《国语辞典》:梧州市  拼音:wú zhōu shì
城市名。位于广西东部,西江与桂江的会流处,控制两广交通门户。商业发达、军事、交通地位重要,苍梧为其旧府治。
《国语辞典》:吴凤乡(吴凤乡)  拼音:wú fèng xiāng
乡镇名。属嘉义县,位于县境东部山地,西与梅山、竹崎、番路和大埔相接。区内有玉山、阿里山等名胜风景区。中心达邦村为曹族达邦社所在地。面积约四百二十七平方公里。
《国语辞典》:乌干达(乌干达)  拼音:wū gān dá
Uganda
国名。位于非洲中东部。参见「乌干达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潼关县(潼关县)  拼音:tóng guān xiàn
县名。位于陕西省东部,地处黄河、渭河交会点,为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通要冲。有陇海铁路经过。因境内有潼关而得名。
《国语辞典》:商丘县(商丘县)  拼音:shāng qiū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东部、夏邑县西北。古为商朝的都城,名亳;春秋时为宋都。明嘉靖二十四年,改称为「商丘县」;国民政府成立,直隶于河南省。据沙河南岸,东通江苏,南达安徽,北入山东,为四省交通的枢纽及豫、鲁、皖三省的物资集散地。农产品有小麦、棉花、豆类、高粱等,并有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也作「商邱县」。
《国语辞典》:萨彦岭(萨彦岭)  拼音:sà yàn lǐng
山脉名。为阿尔泰山东部的山脉,位于蒙古西北唐努乌梁海盆地西北侧,东延入西伯利亚接外兴安岭,为中国与苏俄的天然分界。也作「萨扬岭」。
《国语辞典》:塞席尔(塞席尔)  拼音:sè xí ěr
国名。位于非洲东部印度洋中、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北方。参见「塞席尔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圣路易(圣路易)  拼音:shèng lù yì
Saint Louis
城市名。位于美国密苏里州东部,濒密西西比河,贸易繁盛,为世界最大的皮毛市场。
《国语辞典》:太鲁阁(太鲁阁)  拼音:tài lǔ gé
地名。位于台湾东部,为中部横贯公路的东端终点,峡口在花莲县秀林乡富士村。由此纡曲向西,以迄大禹岭,长约七十八公里的一段,沿途风景秀丽,颇负盛名,有长春飞瀑、燕子口、九曲洞、天祥等名胜。
《國語辭典》:福州市  拼音:fú zhōu shì
城市名。福建省省会,是全省第一大城。位于闽江下游,依山临水,形势雄伟。外港是马尾。因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称为「三山」。又因城中多植榕树,故也称为「榕城」。也称为「闽侯」。
《漢語大詞典》:伯利兹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东部。濒加勒比海。面积2.3万平方千米。人口21.1万(1994年)。首都贝尔莫潘。南部为山地,北部和沿海地势低平。热带雨林气候。农业国。产甘蔗、柑橘、稻米等。主要出口木材。
《漢語大詞典》:昌都县
在西藏自治区东部,邻接青海省,澜沧江上游扎曲与昂曲在境内汇合,川藏公路经过境内。旧名“察木多”,为西藏东部地区的重要城镇。人口7.5万(1993年)。古迹有绛巴林(昌都寺)、卡若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