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上方不足,下比有余(上方不足,下比有餘)
犹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晋 张华 《鹪鹩赋》:“巨细舛错,种繁类殊。鷦鷯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晋书·王湛传:“时人谓 湛 上方 山涛 不足,下比 魏舒 有餘。”
《漢語大詞典》:三不足畏
宋 王安石 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清 钱谦益 《〈春秋匡解〉序》:“自 王氏 之新学与新法并行,首絀春秋,以伸其三不足畏之説。”参见“ 三畏 ”。
《漢語大詞典》:三畏
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漢語大詞典》:匮不足(匱不足)
匮乏缺少。管子·八观:“姦邪之所生,生於匱不足;匱不足之所生,生於侈;侈之所生,生於毋度。”
分類:匮乏缺少
《國語辭典》:美中不足  拼音:měi zhōng bù zú
事物虽美,但其中仍有缺陷。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二三出:「只这一州未归掌握,杖击折翼,这是美中不足。」《红楼梦》第五回:「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漢語大詞典》:渺不足道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但是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比较起来,特别是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先进人物比较起来,却又完全显得渺不足道了。” 沙汀 《老烟的故事》:“在这大时代里,生与死的意义固然都很重大,然而,对于一个生活在空隙当中的人,却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 宋之的 《草地颂歌》:“二十年,在人类历史上说,是多么渺不足道的数字啊。”
《漢語大詞典》:不赡(不贍)
不足。管子·国蓄:“岁适美,则市糴无予,而狗彘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糴釜十繦,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士卒劳倦,万民不赡。” 明 瞿佑 《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 颜渊 困於陋巷,岂道义之不足也? 贾谊 屈於 长沙 ,岂文章之不赡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泰西诸戏剧类记》:“如 都比 ,如 车利尼 ,如 瓦纳 ,皆以一技之长负盛名,邀厚值。而 中国 之具此能事者,仅餬其口,救死不赡。噫!何相去悬殊哉!”
分類:不足
《國語辭典》:不敷  拼音:bù fū
不足、不够。《三国演义》第三○回:「荀攸曰:『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儒林外史》第八回:「如此地仓谷、马匹、杂项之类,有甚么缺少不敷处,悉将此项送与老先生任意填补。」
分類:不足不够
《國語辭典》:亏欠(虧欠)  拼音:kuī qiàn
1.缺欠、不足。如:「我们亏欠张先生太多的人情。」《歧路灯》第五一回:「事到如今,也讲说不起。况他平日,也不曾亏欠咱。」
2.欠债。如:「你到底亏欠了多少钱?」《冷眼观》第二○回:「将亏欠正款之某某,押解来省,听候详请督宪严参,仍著设法补缴,毋违。」
《國語辭典》:缺乏  拼音:quē fá
短少、不足。如:「战争期间,民生物资普遍缺乏。」也作「缺少」。
《國語辭典》:欠缺  拼音:qiàn quē
1.短少、不足。如:「大家都不太清楚申请流程,可见这方面资讯明显欠缺,请加以补足。」《三国演义》第四回:「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欠缺。」《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因衣食欠缺,留他在家,跟著饿死,不如放他一条生路!」
2.缺点、不足之处。如:「我生性直爽,说话若有欠缺,敬请原谅。」
《漢語大詞典》:乏少
(1).缺少。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布 自称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英雄记》:“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北史·隋炀帝纪:“若有粮食乏少,皆賑给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昔 高祖 昇平之年,无所乏少,犹创置盐官而加典护。”
(2).缺点;不足。 宋 欧阳修 《尹源字子渐序》:“然君之文行,余既友慕钦揖之不暇顾,岂有遗忽乏少之可以进於言邪!”
《漢語大詞典》:偏短
缺陷;不足。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分類:缺陷不足
《國語辭典》:短少  拼音:duǎn shǎo
不足、不够。《儒林外史》第五回:「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红楼梦》第八二回:「探春见黛玉精神短少,似有烦倦之意。」
《國語辭典》:短缺  拼音:duǎn quē
欠缺、不足。如:「他的经验短缺,你要多加指导。」
《漢語大詞典》:缺短
不足。 宋 苏轼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斲窗谁赴捄,袖手良优裕。山城辱吾继,缺短烦遮护。”
分類: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