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89,分80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蕭瑟蘭成
蕭宅僻
八葉聯芳
易水蕭蕭
白袍
白銅鞮
蕭何追韓信
半妝
落木蕭蕭
佳人步
曹參次位
曹參酒
曹參趣裝
楯墨
長袖留客
典故
傷心庾開府
 
哀庾信
 
子山愁
 
子山流落
 
子山詞賦
 
子山賦
 
庾信哀
 
庾信哀賦
 
庾信愁
 
庾信愁賦
 
庾信賦
  
庾生賦
 
庾蘭成
 
庾郎吟愁賦
 
庾郎愁
 
庾郎愁絕
 
庾郎愁賦
 
庾郎憔悴
 
庾郎清愁
 
庾郎離緒
 
庾鬢斑
 
惆悵庾公
 
愁入庾腸
 
愁入庾郎句
 
愁損庾郎
 
愁損蘭成
 
暮年詩賦
 
江關詞賦
 
空老蘭成
 
老去蘭成
 
萬斛愁
 
蕭瑟蘭成
 
蘭成久旅
 
蘭成愁悴
 
蘭成憔悴
 
蘭成老去
 
蘭成詞賦
 
賦澆愁

相關人物
庾信


《周書》卷四十一〈庾信列傳〉~734~
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云。其辭曰:「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燕歌遠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皋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唯以悲哀為主。」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周文》卷八〈庾信·哀江南賦〉
王子洛濱之歲,蘭成射策之季,始含香于建禮,仍矯翼于崇賢,遊洊雷之講肄,齒明離之冑筵。既傾蠡而酌海,遂測管以窺天,方塘水白,釣渚池圓。侍戎韜于武帳,聽雅曲于文絃,乃解懸而通籍。遂崇文而會武,居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論兵于江漢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清·倪潘注引唐·陸龜蒙《小名錄》:「蘭成,信小字也。」
《海錄碎事》卷九下〈愁樂門〉
北周·庾信《愁賦》(佚文):「攻許愁城終不破,蕩許愁門終不開。」「誰知一吋心,乃有萬斛愁。」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傳·庾信傳》
轉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侍郎,聘于西魏。屬大軍南討,遂留長安。江陵平,累遷儀同三司。……信雖位望通顯,常作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

例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司空曙 金陵懷古

若比江南更牢落,子山詞賦莫興哀。 吳融 彭門用兵後經汴路三首

凄涼庾信賦,千載共傷情。 呂溫 題梁宣帝陵二首之二

李廣不侯身漸老,子山操賦恨何深。 徐夤 贈楊著

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托後車。 李商隱 宋玉

哀同庾開府,瘦極沈尚書。 李商隱 有懷在蒙飛卿

何因攜庾信,同去哭徐陵。 李商隱 聞著明凶問哭寄飛卿

庾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可憐留著臨江宅,異代應教庾信居。 李商隱 過鄭廣文舊居

不勝庾信鄉關思,遂作陶潛歸去吟。 李群玉 請告南歸留別同館

分薄嵇心懶,哀多庾鬢班。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杜牧 江南懷古

庾信哀雖久,何顒好不忘。 杜甫 上兜率寺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

逸蕩子山匹,經奇文暢儔。 皎然 讀張曲江集

更見尚書後,能文在子山。 皎然 贈顏主簿

亂後江山悲庾信,夜來煙月屬袁宏。 鄭谷 次韻和禮部盧侍郎江上秋夕寓懷

擁腫煩庄辯,槎牙費庾詞。 陸龜蒙 奉和襲美古杉三十韻

地壯孫權氣,云凝庾信愁。 韋莊 潤州顯濟閣曉望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韓偓 亂後春日途經野塘

曾吟子山賦,何啻舊凌遲。 齊己 戊辰歲江南感懷

典故
僻處田宅
 
安僻陋
 
蕭宅僻

相關人物
蕭何


《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
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窮處」《漢書》卷三十九作「窮辟處」)

例句

丘墻高莫比,蕭宅僻還清。 姚合 和裴令公新成綠野堂即事

僻殊蕭相宅,蕪勝邵平園。 李吉甫 夏夜北園即事寄門下武相公

從今安僻陋,蕭相是吾師。 李益 喜入蘭陵望紫閣峰呈宣上人

僻處留田宅,仍才十頃餘。 王維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之二

典故
八葉聯芳

相關人物
蕭瑀


《新唐書》卷一百一〈蕭瑀列傳·贊曰〉~3963~
贊曰:梁蕭氏興江左,實有功在民,厥終無大惡,以寖微而亡,故餘祉及其後裔。自瑀逮遘,凡八葉宰相,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典故
壯士悲歌
 
壯士沖冠髮
 
壯氣驚寒水
 
寒風易水
  
擊筑長歌
 
易水別
 
易水寒
  
易水蕭蕭
 
易水離魂
 
燕歌易酒
 
白祫易水
 
荊軻悲歌
 
衣冠此日霜
 
送客白衣冠
 
長號易水
 
相關人物
聶政
 
荊軻
 
燕丹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荊軻〉~2534~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伉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簡釋

燕丹客:喻勇士。唐骆宾王《送郑少府人辽共赋快客运从戎》:“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例句

須知易水歌,至死無悔吝。 李咸用 猛虎行

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 李白 少年行二首

耻作易水別,臨岐淚滂沱。 李白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 李白 發白馬

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 李白 結客少年場行

歌酣易水動,鼓震叢臺傾。 李白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荊卿一去後,壯士多摧殘。長號易水上,為我揚波瀾。 李白 贈友人三首

擊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濱。 李白 魯邵堯祠送張十四游河北

舊說涇關險,猶聞易水寒。 皎然 送韋秀才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賈島 壯士吟

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白雪梁山曲,寒風易水歌。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濱。 駱賓王 西行別東台詳正學士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駱賓王 詠懷古意上裴侍郎

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駱賓王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心知報恩處,對酒歌易水。 鮑溶 壯士行

燕歌易水怨,劒舞蛟龍腥。 鮑溶 秋思三首

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 齊己 劍客

典故
相關人物
蕭衍(梁武帝)
 
陳慶之


《南史》卷六十一《陳慶之傳》
慶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陽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例句

憶昔范增碎玉斗,未使吳兵著白袍。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典故
相關人物
蕭衍(梁武帝)


《隋書》卷十三《音樂志上》
初武帝之在雍鎮,有童謠云:「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識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揚州之士,皆面縛,果如謠言。故即位之後,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

例句

春風慎行李,莫上白銅鞮。 朱慶余 送陳摽

典故
寧郁郁久居此
 
拜韓信
 
無雙國士
   
蕭何追韓信
  
韓侯將壇
 
相關人物
劉邦(漢高祖)
 
蕭何
 
韓信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26~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鬱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例句

公議今如此,登壇到即行。 姚合 贈盧大夫將軍

儒有登壇貴,何人得此功。 姚合 送鄭尚書赴興元

塞北征兒諳用劍,關西宿將許登壇。 李端 題故將軍莊

帝命詩書將,登壇禮樂卿。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亞列出領麾幢十韻

授鉞築壇聞意旨,頹綱漏網期彌綸。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

登壇名絕假,報主爾何遲。 杜甫 有感五首之五

牢落新燒棧,蒼茫舊築壇。 杜甫 王命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杜甫 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九

五載登壇真宰相,六重分閫正司徒。 楊巨源 述舊紀勛寄太原李光顏侍中二首之二

今朝拜韓信,計日斬成安。 王涯 從軍詞三首

位重登壇後,恩深弄印時。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

將禮登壇盛,軍容出塞華。 蘇頲 同錢陽將軍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不日即登壇,槍旗一萬竿。 賈島 寄長武朱尚書

遍命登壇將,巡封異姓王。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漫教韓信兵塗地,不及劉琨嘯解圍。 韋莊 睹軍回戈

孫弘莫惜頻開閤,韓信終期別築壇。 韓偓 和王舍人撫州飲席贈韋司空

恨乏平戎策,慚登拜將壇。 高駢 言懷

典故 
半老佳人
  
半面宮妝
 
半面春
 
妝半
  
徐妃半面
 
徐妃半面妝
 
徐妃面
  
徐娘半老
 
徐娘半面
 
徐娘多情
 
徐娘洵老
 
徐娘老
 
新妝半面
 
老去徐娘
 
舊日徐娘
 
花嬌半面
 
花深半面
 
風流徐娘

相關人物
徐昭佩
 
蕭繹(梁元帝)


《南史》卷十二〈后妃列傳第下·元帝徐妃〉~34~
元帝徐妃諱昭佩,東海郯人也。祖孝嗣,齊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緄,侍中、信武將軍。妃以天監十六年十二月拜湘東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貞。妃無容質,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粧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與荊州後堂瑤光寺智遠道人私通。酷妒忌,見無寵之妾,便交杯接坐。纔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與淫通。季江每歎曰:「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時有賀徽者美色,妃要之於普賢尼寺,書白角枕為詩相贈答。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於妃;及方等死,愈見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屍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樓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車至西州,而疾風大起,發屋折木。無何,雪霰交下,帷簾皆白。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震西州聽事兩柱俱碎。帝以為不祥,後果不終婦道。

簡釋

徐妃半面妆:喻仅及一半,未得全貌。唐李商隐《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例句

夫君每尚風流事,應為徐妃致此栽。 司馬都 和陸魯望白菊

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李商隱 南朝

典故
不盡長江滾滾流
 
落木蕭蕭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七〈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典故
佳人步
 
前殿金蓮
 
帖地黃金
 
想故蓮
 
步步蓮
 
步生蓮
 
步蓮
 
步襯潘娘
 
步試金蓮
 
步金蓮
 
潘妃印中庭
 
潘妃步
 
潘妃步蓮
 
穩步紅蓮
 
蓮小承步
 
蓮承步
  
踏金蓮
 
金花薦步
 
金蓮影散
 
金蓮步步
 
金蓮舞
 
金試步
 
鑿地蓮花
 
黃金蓮

相關人物
蕭寶卷
 
潘妃


《南史》卷五〈齊本紀下·廢帝東昏侯〉~53~
三年,殿內火,合夕便發,其時帝猶未還,宮內諸房閤已閉,內人不得出,外人又不敢輒開,比及開,死者相枕。領軍將軍王瑩率眾救火,太極殿得全。內外叫喚,聲動天地。帝三更中方還,先至東宮,慮有亂,不敢便入,參覘審無異,乃歸。其後出游,火又燒璿儀、曜靈等十餘殿及柏寢,北至華林,西至秘閣,三千餘間皆盡。左右趙鬼能讀西京賦,云「柏梁既災,建章是營」。於是大起諸殿,芳樂、芳德、仙華、大興、含德、清曜、安壽等殿,又別為潘妃起神仙、永壽、玉壽三殿,皆匝飾以金璧。其玉壽中作飛仙帳,四面繡綺,窗間盡畫神仙。又作七賢,皆以美女侍側。鑿金銀為書字,靈獸、神禽、風雲、華炬,為之玩飾。椽桷之端,悉垂鈴佩。江左舊物,有古玉律數枚,悉裁以鈿笛。莊嚴寺有玉九子鈴,外國寺佛面有光相,禪靈寺塔諸寶珥,皆剝取以施潘妃殿飾。性急暴,所作便欲速成,造殿未施梁桷,便於地畫之,唯須宏麗,不知精密。酷不別畫,但取絢曜而已,故諸匠賴此得不用情。又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
典故
曹參次位

相關人物
蕭何
 
曹參


《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206~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典故
曹參酒

相關人物
曹參
 
蕭何


《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
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簡釋

曹参酒:指丞相或官吏无为而治。唐李商隐《五百述德抒情诗一百四十韵》:“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


例句

後飲曹參酒,先和傅說羹。 李商隱 五首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上杜七兄僕射相公

西伯最憐耕讓畔,曹參空愛酒盈樽。 貫休 大蜀皇帝潛龍日述聖德詩五首之五

尊罍豈識曹參酒,賓客還親宋玉風。 齊己 荊州新秋寺居寫懷詩五首上南平王之四

典故
曹參趣裝

相關人物
曹參
 
蕭何


《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
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例句

于公高門,曹參趣裝。 李瀚 蒙求

典故 
楯鼻磨墨
 
橫磨墨盾
 
盾鼻試殘墨
 
磨楯鼻
  
草檄雄盾鼻

相關人物
荀濟
 
蕭衍(梁武帝)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列傳·荀濟〉~2786~
荀濟字子通。其先潁川人,世居江左。濟初與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當王,然負氣不服,謂人曰:「會楯上磨墨作檄文。」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梁紀十六·高祖武皇帝·太清元年〉~4960~
初,濟少居江東,博學能文。與上有布衣之舊,知上有大志,然負氣不服,常謂人曰:「會於盾鼻上磨墨檄之」。

例句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馬爲君飛羽書。 韓翃 寄哥舒僕射

典故
長袖留客
 
長袖留賓

相關人物
蕭繹(梁元帝)


《藝文類聚》卷八十
梁元帝蕭繹《對燭賦》:月似金波初映空,雲如玉葉半從風,恨九重兮夕掩,怨三秋兮不同。爾乃傳芳醁,揚清曲,長袖留賓待華燭,燭燼落,燭華明,花抽珠漸落,珠懸花更生,風來香轉散,風度焰還輕,本知龍燭應無偶。復訝魚燈有舊名,燭火燈光一雙炷,詎照誰人兩處情。

例句

長袖平陽曲,新聲子夜歌。從來慣留客,茲夕為誰多。 孟浩然 崔明府宅夜觀妓

城南無夜月,長袖莫留賓。 錢起 江陵晦日陪諸官泛舟

長袖留嘉客,棲烏下禁城。 錢起 過楊駙馬亭子

《漢語大詞典》:庾愁
南朝 梁 诗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长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虽通显,而常有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意。后因称乡思或故国之思为“庾愁”。 宋 李莱老 《青玉案》词:“ 荀 香犹在, 庾 愁何许,云冷 西湖 赋。”
《漢語大詞典》:悲歌击筑(悲歌擊筑)
战国 时, 荆轲 受 燕 太子丹 托付,入 秦 刺 秦王 ,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 易水 , 高渐离 击筑, 荆轲 歌“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宋 陆游 《老将》诗:“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 湖城 。”亦作“ 悲歌易水 ”。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诗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國語辭典》:易水歌  拼音:yì shuǐ gē
戰國時荊軻赴秦行刺秦始皇,燕太子丹在易水上送別,臨別時荊軻慷慨所唱的歌。《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國語辭典》:白虹貫日  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
1.白虹,日暈。白虹貫日指一種罕見的天象。古人以為在天下有異動時出現,為君王遇害的兆象。《戰國策。魏策四》:「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2.人眼白特別大。《南齊書。卷二三。褚淵傳》:「以淵眼多白精,謂之白虹貫日,言為宋氏亡徵也。」
《漢語大詞典》:长虹贯日(長虹貫日)
谓白色长虹穿日而过。旧时以为这是一种预示人间将遇灾祸的天象。 唐 李白 《拟恨赋》:“长虹贯日,寒风颯起。” 王琦 注引 如淳 曰:“《列士传》曰: 荆軻 发后,太子自相气,见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后闻 軻 死,事不立,曰:‘吾知其然也。’”参见“ 白虹贯日 ”
《國語辭典》:白虹貫日  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
1.白虹,日暈。白虹貫日指一種罕見的天象。古人以為在天下有異動時出現,為君王遇害的兆象。《戰國策。魏策四》:「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2.人眼白特別大。《南齊書。卷二三。褚淵傳》:「以淵眼多白精,謂之白虹貫日,言為宋氏亡徵也。」
《漢語大詞典》:发冲冠(髮衝冠)
同“ 髮上衝冠 ”。 南朝 齐 陆厥 《临江王节士歌》:“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紈,节士慷慨髮衝冠。” 唐 贾岛 《听乐山人弹易水》诗:“ 嬴氏 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髮衝冠。” 明 唐顺之 《岳将军墓》诗之一:“吾生非壮士,於此髮衝冠。” 龚华声 等《普通党员》:“他发冲冠,气冲霄,怒火燃烧;心如割,肠如绞,热泪双抛。”
《漢語大詞典》:白袍
旧指未做官的士人。 唐 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 宋济 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 济 曰:‘盖由緋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閒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鵠。” 宋 叶适 《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霑恩。”
《漢語大詞典》:白铜鞮(白銅鞮)
(1).见“ 白铜蹄 ”。
(2).见“ 白铜堤 ”。
《漢語大詞典》:白铜蹄(白銅蹄)
亦作“ 白铜鞮 ”。 南朝 梁 歌谣名。隋书·音乐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镇 ,有童謡云:‘ 襄阳 白铜蹄,反缚 扬州 儿。’识者言,白铜蹄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 扬州 之士,皆面缚,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 唐 李涉 《汉上偶题》:“今日 汉江 烟树尽,更无人唱《白铜鞮》。” 明 高启 《长安有狭斜行》:“小妇劝杯酒,能唱《白铜鞮》。”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白铜堤(白銅堤)
古代 襄阳 境内 汉水 堤名。 唐 刘禹锡 《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之二:“ 汉水 青山郭, 襄阳 白铜堤 。”一本作“ 白铜鞮 ”。《全唐诗》卷七八五载《春》之一:“ 白铜堤 下烟苍苍,林端细蕊参差香。” 前蜀 韦庄 《浣溪沙》词之四:“緑树藏鶯鶯正啼,柳丝斜拂 白铜堤 。”一本作“ 白铜鞮 ”。
《國語辭典》:登壇  拼音:dēng tán
登上講道的道場。《西遊記》第一回:「童子道:『我家師父,正纔下榻,登壇講道,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
《國語辭典》:築壇  拼音:zhú tán
築設壇場。宋。陸游 感皇恩。小閣倚秋空詞:「黃閣紫樞,築壇開府,莫怕功名欠人做。」《三國演義》第四九回:「來南屏山相度地勢,令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築壇。」
《漢語大詞典》:追亡
(1).追赶逃亡者。南齐书·幸臣传论:“捕叛追亡,长戍远謫。”清史稿·王杲传:“ 万历 二年七月, 建州 奈儿秃 等四人款寨请降, 来力红 追亡至塞上。”
(2). 秦 末, 楚 汉 相争, 韩信 弃 楚 归 汉 ,未被重用而逃, 汉 相 萧何 赏识 韩 才,亲自把 韩 追回来,并劝说 刘邦 重用 韩信 ,拜为大将。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因以“追亡”为典。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元 黄庚 《题〈漂母饭信图〉》诗:“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深惜追亡 萧相国 ,天心存 汉 果何如?”
(3).追念死者。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奉读手命,追亡虑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晋书·卞壸传:“於父无追亡之善,於母无孝敬之道。”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看 宓妃 容色分明与 甄后 一般,教我追亡拊存,好生伤感人也。”
《國語辭典》:韓信  拼音:hán xìn
人名。(?~西元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漢語大詞典》:半妆(半粧)
见“ 半粧 ”。
亦作“ 半妆 ”。
(1).半面妆。 五代 薛昭蕴 《离别难》词:“半粧珠翠落,露华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蒋凝 应宏辞,人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妆。’” 宋 张先 《泛青苕》词:“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参见“ 半面粧 ”。
(2).谓薄饰。 唐太宗 《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漢語大詞典》:半面妆(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
《漢語大詞典》:半面妆(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無容質,年老猶與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見《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
2.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宋。呂勝己〈鷓鴣天。日日樓心與畫眉〉詞:「徐娘怪我今疏懶,不及盧郎年少時。」《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雖老,丰韻猶存,竟會想出這個令來。」
《漢語大詞典》:徐妆(徐妝)
指 徐妃 的半面妆。 宋 史达祖 《夜合花》词:“早春窥、酥雨池塘。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 徐 妆。”参见“ 徐妃 ”。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蓮步  拼音:lián bù
指女子婀娜多姿的步履。參見「潘妃金蓮」條。宋。孔平仲 觀舞詩:「雲鬟應節低,蓮步隨歌轉。」《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正輕移蓮步走進門來,道元目不轉睛看上看下。」
《漢語大詞典》:楯墨
北史·文苑传·荀济:“ 济 初与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乾。” 清 周亮工 《丙申寒食同张玄洲暨诸同社重登诗话楼凄然有感》诗之二:“莫向层城听剑戟,空从楯墨感人琴。”
《漢語大詞典》:磨盾
(1).见“ 磨盾鼻 ”。
(2).犹磨练。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半月之中,凡是下场的最好过也最不好过,好过的是磨盾三年,算完了一桩大事,且得消閒几日。”
分類:磨练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