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近现代费墨娟(共 389 首) 五律 24七律 140五绝 13 七绝 196 古风 310六言 12 作品不分行

共209,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七言绝句(续上)
秋风秋雨别离天,欲问归期百感煎。
此日长亭1歌折柳2,明朝相忆隔山川。
注:(1) 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为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2) 歌折柳:唱离别的歌。折柳,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南朝梁元帝《玄览赋》:“已寤歌于《折柳》,复行吟而《采莲》。”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人常以折柳赠别,《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霸桥”又作“灞桥”。宋欧阳修《送李寔》:“河桥折柳伤离后,更作南云万里行。”

夏日偶成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檐前铁马响咚叮1,风搅池荷暗送馨。
午枕梦回凉似水,卧听鹦鹉诵心经2。
注:(1) 铁马: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红楼梦》第八七回:“一会儿,檐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当当的乱敲起来。”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一:“檐前悬铁马,始于隋炀帝。” (2) 心经:佛经名,即大般若经。以心为名,言其如人之有心。宋姜特立《赋巩丈鹦鹉》之三:“翠衿红觜娇唇舌,羽族于中最性灵。巧护狸狂莫惊吓,好留相伴诵心经。”

关河遥隔路漫漫,开遍海棠独自看。
欲寄尺书1无雁过2,月明闲杀画栏杆3。
注:(1) 尺书:书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尺书”。唐岑参《虢州酬辛侍御见赠》:“相思难见面,时展尺书看。” (2) 无雁过:没有传信的鸿雁经过。鸿雁传书,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3) 闲杀:“杀”,一般作动词的后缀,表示程度之深。按:“杀”也作“煞”。《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清吴伟业《感旧》:“羡杀江州白司马,月明亭畔听琵琶。费、黄本作”杀“,烈本改作”煞“,今依原本。以下同。

其二
七言绝句
晓开妆阁听新莺,几度呼童1扫径迎。
盼到还家还未得2,无端风雨阻归程3。
注:(1) 童。按:“童”,烈本作“鬟”。今正。 (2) 全句是说:好不容易盼得阿嫂返回,可是因风雨阻道还没有到家。按:烈本作“犹未”,今依费、黄二本作“还未”。 (3) 无端: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唐杨巨源《大堤曲》:“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纳凉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金针停却已斜阳,移榻阶前纳晚凉。
一阵清风忽吹到1,荷花香满薄罗裳。
注:(1) 吹。按:烈本注为“吹,又读去声”,误。“吹”应读平声,不应改读。“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唐人多用,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律句,只不过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如杜甫:“庾信平生最萧瑟”、“伯仲之间见伊吕”,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等。

浓阴满院夏初时,欲解闲情且弈棋。
局罢1昼长无个事2,笑拈蕉叶写新诗。
注:(1) 局罢:局,即弈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棋鬼》:“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2) 无个事:见第9首注。

晏坐不寐(1)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金炉2添尽五更香,隐隐纱窗逗晓光3。
厌看重衾4犹未卧,忽惊鹦鹉唤梳妆。
注:(1) 晏坐:安坐,闲坐。元萨都剌《蕊珠曲》:“美人晏坐太清室,蛾眉不锁人间愁。” (2) 金炉:香炉的美称。宋王安石《夜直》:“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3) 逗:犹透。见第17首注。 (4) 重衾:几层被子。《文选张华〈杂诗}》:“重衾无暖气,挟纩如怀冰。”吕延济注:“衾,被也。”

久雨(1)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宿雨2纷纷湿翠微3,闲愁独坐掩荆扉。
可怜三两花间蝶,犹恋残香绕树飞。
注:(1) 按:本诗诸抄本互有出入,今从张氏藏本。 (2) 宿雨:经夜的雨。唐韦应物《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山明宿雨霁,风暖百卉舒。” (3) 翠微:这里指青山。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春闺二首 其一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海棠庭院月轮含1,枕簟轻寒晚梦酣2。
燕子不知人意绪,无端3梁上语呢喃4。
注:(1) 月轮含:言庭院环抱着月色。 (2) 枕簟:枕头和席子。 (3) 无端:无因由,无缘无故。宋程敦厚《雨中海棠》:“玉脆红轻不耐寒,无端风雨苦相干。” (4) 语呢喃:呢喃,燕鸣声。五代刘兼《春燕》:“多时窗外语呢喃,只要佳人卷绣帘。”

其二
七言绝句
为爱良宵月色沉,携琴独自坐花阴1。
高山流水自成调2,绮阁何人是赏音3。
注:(1) 花阴:日光被花丛遮蔽之处。唐朱庆馀《题王丘长史宅》:“药气暗侵朝服上,花阴晚到簿书边。” (2)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或比喻乐典高妙。 (3) 赏音:知音。清赵翼《王梦楼挽诗》之二:“黠痴各半无真癖,谤誉相兼有赏音。”

玉槛春香九陌晴2,岚光飞翠入檐楹3。
云鬓半偏新睡觉4,绿杨阴里听莺声5。
注:(1) 按:烈本云“本诗第二、三句失粘”,此说失之未审。其实,唐人绝句有律体和拗体两种,此种拗体绝句唐人亦常为之,后人常称之为折腰体,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又如杜牧《中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第47首《送别阿嫂》所引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与其原诗上句的“宣城还见杜鹃花”亦如此。 (2) 唐刘得仁《禁署早春晴望》:“御林闻有早莺声,玉槛春香九陌晴。寒着霁云归紫阁,暖浮佳气动芳城。宫池日到冰初解,辇路风吹草欲生。鸳侣此时皆赋咏,商山雪在思尤清。”九陌:这里指田野。 (3) 明王绂《皆山轩》:“岚光飞翠入檐楹,枕簟生凉暑气清。公退日斜新浴罢,坐看峰影过州城。”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檐楹: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4) 唐白居易《长恨歌》:“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新睡觉:睡觉刚醒。按:烈本作“云髻”,误。 (5) 宋王执礼《锦溪次赵令韵二首》:“困人天气近清明,花信风来拂面轻。屏却鸣驺成独往,绿杨阴里听莺声。”按:费、黄二抄本作“听仓庚”,非。又,“绿杨阴里”,烈本作“绿杨荫里”,今校正为“阴”,凡唐宋诗词皆作“阴”。

风来翠竹影摇金1,隐约疏帘漾绿阴2。
睡起昼长无个事,曲栏斜倚听蝉吟。
注:(1) 摇金:摇动着金属般的色泽。宋杨初平《上巳日兴庆池禊宴》:“兴庆池头春色浓,乱柳摇金花罩锦。” (2) 疏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宋张耒《夏日》诗之一:“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其二
七言绝句
几日新寒不卷帘,秋风窗外雨纤纤1。
绣馀无事消长昼,漫把炉香细细添。
注:(1) 纤纤:细微貌。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之一:“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其三
七言绝句
炉香销尽一灯残,飒飒秋风入户寒。
几度高吟眠未得1,钟声催月上栏杆。
注:(1) 眠未得:睡不着。

晓莺啼断绿杨枝1,一日思君十二时2。
说与旁人浑不解3,闷来消遣只凭诗4。
注:(1) 唐金车美人《与谢翱赠答诗》:“相思无路莫相思,风里花开只片时。惆怅金闺却归去,晓莺啼断绿杨枝。” (2) 清署名西陵散人者题有辘轳体《扬州梦》七律五首,每首诗中均有“一日思君十二时”句。 (3) 宋刘季孙《题屏》:“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4) 元胡天游《遣闷》:“昏昏如醉复如痴,半榻残书两鬓丝。世故扰攘思乐日,暮年艰苦忆儿时。对人言语惟称好,徇俗文章懒出奇。斗酒十千无处觅,闷来消遣只凭诗。”

绮窗蛛网结新晴3,一抹微烟竹外横。
拾得红罗手帕子4,海棠花下打流莺5。
注:(1) 这首集句为了应景,未拘泥于古人原句,所集的一、三句均作了少许改动,且第二句为作者原创。 (2) 阳新诸抄本中集句诗皆标作“集唐”,人多以为所集皆唐人诗句,然诸多集句又未见于唐,故有人以为间有仿唐人诗句,诸抄本不少舛误遂由此而生。其实,费墨娟之集句来源十分广泛,唐宋元明清,或诗或词,皆有所涉猎。从张氏藏本上看,亦有标作“集句”者。据此,本书于此类诗皆标作“集句”。 (3) 宋赵湘《太皇太后合春帖子》:“彩仗朝来散玉京,绮窗新网结初晴。静呼宫女教调曲,闲引皇孙看学行。”费墨娟女史将此句改作“绮窗蛛网结新晴”,也许是记忆有误亦未可知。 (4) 唐王建《宫词一百首》:“移来女乐部头边,新赐花檀木五弦。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缏:用针缝。按:原句是“缏得红罗手帕子”,抄本作“拾得红罗手帕子”,可能是费墨娟女史为应景而权作改动,今依抄本。 (5) 唐王建《宫词》(一作花蕊夫人诗):“鸳鸯瓦上瞥然声,昼寝宫娥梦里惊。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打流莺:原诗是指用弹丸击打黄莺,而在这里,作者语意翻新,是说用手帕扑打,与黄莺嬉戏。

其二
七言绝句
年年春好锦堤游1,江色和烟槛外流2。
细数落花因坐久3,蜻蜓飞上玉搔头4。
注:(1) 元王恽《清明日锦堤行乐》:“浪说兰亭禊事修,年年春好锦堤游。花翻舞袖惊歌板,柳隔高城暗酒楼。绿树恐应春事老,金鞭重为使君留。竹西路晚归时醉,何处珠帘半上钩。” (2) 唐徐铉《和陈赞善致仕还京口》:“海门山下一渔舟,中有高人未白头。已驾安车归故里,尚通闺籍在龙楼。泉声漱玉窗前落,江色和烟槛外流。今日君臣厚终始,不须辛苦画双牛。”槛(jiàn音监):栏杆。 (3) 宋王安石《北山》:“北山输绿涨横波,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4) 唐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搔头:簪的别称。

惜春(集句)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水光山气碧浮浮1,莺啭高枝燕入楼2。
无可奈何花落去3,满川风月替人愁4。
注:(1) 宋王安石《杭州望湖楼回马上作呈玉汝乐道》:“水光山气碧浮浮,落日将归又少留。从此只应长入梦,梦中还与故人游。” (2) 唐张仲素《汉苑行》二首之二:“春风淡荡景悠悠,莺啭高枝燕入楼。千步回廊闻凤吹,珠帘处处上银钩。” (3) 宋晏殊《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4) 宋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笛管新篁拔玉青1,檐前树木映窗棂2。
梦回深夜不成寐3,倚柱无言立小亭4。
注:(1) 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笛管:形容竹竿像笛子一样直。新篁:新竹。拔玉青:指新竹像青玉一般拔地而生。 (2) 唐方干《和剡县陈明府登县楼》:“郭里人家如掌上,檐前树木映窗棂。烟霞若接天台地,分野应侵婺女星。驿路古今通北阙,仙溪日夜入东溟。彩衣才子多吟啸,公退时时见画屏。” (3) 唐李中《所思代人》:“巫峡云深湘水遥,更无消息梦空劳。梦回深夜不成寐,起立闲庭花月高。” (4) 宋方回《立夏明日行园无客》:“春来何啻酒千瓶,百日醺醺一日醒。朱笔点诗垂欲困,黄鹂啼树急须听。沾沙不湿收微雨,倚柱无言立小亭。芒屦稿僮人一緉,为耘恶草莫教青。”

其二
七言绝句
待月西楼卷翠罗1,夜天如水泻银河2。
夜深朗韵徘徊久3,竹露无声坠碧柯4。
注:(1) 唐许浑《韶州韶阳楼夜宴(一作题韶州驿楼)》:“待月西楼卷翠罗,玉杯瑶瑟近星河。帘前碧树穷秋密,窗外青山薄暮多。鸲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让美人歌。使君莫惜通宵饮,刀笔初从马伏波。”翠罗:绿色的丝织帷幔。 (2) 宋张耒《乍晴二首》:“虹长饮雨川无滴,苹末生风沼有波。一扫烟云不知处,夜天如水泻银河。” (3) 夜深朗韵徘徊久:历代诗书未见此句,可能是作者原创。 (4) 明刘基《题竹根小禽图》:“竹露无声坠碧柯,小禽相对啄秋莎。江湖雁鹜肥粱稻,缯缴连天雾雨多。”碧柯:碧绿的树枝。


共209,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