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颓靡(頹靡)  拼音:tuí mǐ
颓废衰败,委靡不振。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诗:「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国语辞典》:颓靡不振(颓靡不振)  拼音:tuí mǐ bù zhèn
意志消沉无法振作。如:「你一遇到挫折就颓靡不振,如何能够承担重任、成就大事呢?」
《國語辭典》:靡靡  拼音:mǐ mǐ
1.迟缓。《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晋。王赞〈杂诗〉:「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2.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文选。宋玉。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3.颓废淫荡。《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亵。」
4.尽。《文选。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5.细好。《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閒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國語辭典》:靡靡之音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靡靡,颓废淫荡。靡靡之音是指商纣时颓废淫荡、使人沉溺享乐而忽略国事,进而导致亡国之乐曲。见《韩非子。十过》。《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后指令人颓废、丧志的音乐。如:「常听靡靡之音,会让人放纵或意志消沉。」也作「糜糜之音」、「靡靡之乐」。
《國語辭典》:靡然  拼音:mǐ rán
形容一面倒的样子。如:「靡然从之」、「靡然乡风」。宋。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明史。卷二○七。刘世龙列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倡此和,靡然成风。」
《漢語大詞典》:靡草
(1).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谓草木顺风而倒。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 大夏 龙雀,各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甚珍之。”
(2).草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麦秋至。” 郑玄 注:“旧説云靡草,薺、亭歷之属。” 孔颖达 疏:“以其枝叶靡细,故云靡草。”
《國語辭典》:逶迟(逶遲)  拼音:wēi chí
徐行的样子。《文选。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漢語大詞典》:俗靡
庸俗颓靡。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附录:“ 啟禎 诸公欲挽 万历 俗靡之习,而竞躁之心胜。”
《漢語大詞典》:俗末
风俗颓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李太白 诗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而世降俗末,乃有激变稔祸、欺君误国、杀人害物、以希功赏者,是诚何心哉!是诚何心哉!”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夫末作之民,尚有益於世用,古人且若是抑之,而况世降俗末,又有出於末作之外者。”
分類:风俗颓靡
《漢語大詞典》:堕弱(墮弱)
颓靡软弱。《汉书·息夫躬传》:“御史大夫 贾延 堕弱不任职。”
分類:颓靡软弱
《漢語大詞典》:颓怨
颓靡怨恨。 明 陈子龙 《〈佩月堂诗集〉序》:“若乃荡軼而不失其贞,頽怨而不失其厚,寓无远而比扬近,发词浅而蓄旨深。”
分類:颓靡怨恨
《国语辞典》:众醉独醒(众醉独醒)  拼音:zhòng zuì dú xǐng
比喻在颓靡混浊的环境中,不同流合污。
《國語辭典》:靡靡之音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靡靡,颓废淫荡。靡靡之音是指商纣时颓废淫荡、使人沉溺享乐而忽略国事,进而导致亡国之乐曲。见《韩非子。十过》。《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后指令人颓废、丧志的音乐。如:「常听靡靡之音,会让人放纵或意志消沉。」也作「糜糜之音」、「靡靡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