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6典故 1词典 5
典故

《五朝小说大观》
晋·伏琛《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
《梦溪笔谈·校證》卷二十一〈异事〉~69~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漢語大詞典》:海市
(1).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形象。旧称蜃气。 晋 伏琛 《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臺,名海市。”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登州 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臺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歷歷可见,谓之海市。”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蛟龙附蜃附录:“﹝蜃﹞能吁气成楼臺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杨朔 《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参见“ 海市蜃楼 ”。
(2).海边城市。 唐 鲍溶 《采葛行》:“蛮女将来海市头,卖与 岭 南贫估客。”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富民说:“上溯 康 乾 之际,税釐不征而度充,海市禁而闤闠足。” 陈毅 《初游青岛》诗:“海市灯辉煌,海水漫无边。”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漢語大詞典》:北海市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滨临北部湾。1950年始设市。人口25.2万(1995年)。为广西著名海港和渔港,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
《分类字锦》:登州海市
苏轼登州海市诗叙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子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利王之庙明日见焉
分类:
《國語辭典》:蜃楼海市(蜃樓海市)  拼音:shèn lóu hǎi shì
参见「海市蜃楼」条。如:「名利地位、荣华富贵,到头来也不过是蜃楼海市,一场幻梦而已。」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