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黥面  拼音:qíng miàn
在脸上刺字、涂墨。古代多用为对犯人的刑罚。《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传。倭传》:「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三国志。卷十二。魏书。毛玠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
《国语辞典》:大花  拼音:dà huā
大钞票。指价值面额较大的钞票。
《漢語大詞典》:墨面
(1).脏黑的面容。《淮南子·览冥训》:“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曼声吞炭,内闭而不歌。”
(2).犹墨刑。在面额上刺字后涂以墨。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绍 ﹞忧死” 裴松之 注引《典论》:“ 刘氏 性酷妒, 绍 死,僵尸未殯,宠妾五人, 刘 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復见 绍 於地下,乃髠头墨面以毁其形。”
《國語辭典》:小钞(小鈔)  拼音:xiǎo chāo
1.面额较小的纸钞。
2.乐器名,打击乐器,铜制。直径约三十至三十五公分,由两片周边扁平而中间凸起的圆铜片组成。当两片相击便可发出响亮的声音。
《国语辞典》:寿妆(寿妆)  拼音:shòu zhuāng
女子华美的面额装饰。参见「梅花妆」条。宋。朱雍〈瑶台第一层。西母池边宴罢〉词:「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
《國語辭典》:大钞(大鈔)  拼音:dà chāo
1.面额大的钞票。如:「千元大钞」、「五百元大钞」。
2.乐器名。俗称北管戏中的大钹为「大钞」。
分類:面额纸币
《漢語大詞典》:足价(足價)
货币面额与其实际交换价值十足相当。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金银涨落》:“故民虽手持不足价之银钱,而信其可以换等价之金也,故用之而不疑。”
《國語辭典》:墨刑  拼音:mò xíng
古代五刑之一。指在罪轻者前额刺字,并染上墨色颜料。《书经。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土。」汉。孔安国。传:「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
《漢語大詞典》:整票
指面额大的钞票。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可惜我一元的钞票只有两张了,此外是十元的整票。”
分類:面额钞票
《漢語大詞典》:灼黥
即墨刑。刺刻面额,再涂上墨。荀子·王制:“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讐。”
《漢語大詞典》:刑黥
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在人面额刺字后用墨涂之,作受刑的标志。史记·商君列传:“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
《国语辞典》:整钞(整钞)  拼音:zhěng chāo
整数面额的纸钞。如:「我不要零钱,请给我整钞。」
分类:整数面额
《漢語大詞典》:钢镚(鋼鏰)
小面额的金属硬币。 刘心武 《钟鼓楼》第二章十:“那中年妇女想了想,便又掏出个五分的钢镚儿。”《当代》1987年第2期:“这小子经常用钢镚儿算卦。”
《漢語大詞典》:单毫(單毫)
亦称“ 单角 ”。 旧时 广东省 所铸的面额为一角的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