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避迹(避跡)
亦作“避蹟”。 避藏形迹;隐匿。《再生缘》第三七回:“母亲与郡主两年避跡在于 万缘尼菴 内。”《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寒舍虽在郡中,却有一个小园在前面 白石村 中,晚生因在此避迹读书,到了城中住的时少,又癖性不喜妄交朋友,所以贱名不能上达。”
见“ 避跡 ”。
《漢語大詞典》:避所
指躲避藏身的地方。 清 张岱 《快园道古·戏谑》:“ 安 给事 磐 , 四川 人,初度避生,同僚寻至避所。”
《漢語大詞典》:退匿
(1).退避藏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长仁 ﹞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2).黜退;埋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司农为奸,朋党比周,以蔽主明,退匿贤士,絶灭公卿。”
《國語辭典》:东躲西藏(東躲西藏)  拼音:dōng duǒ xī cáng
四处躲避藏匿。《孤本元明杂剧。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鎗刀剑戟都撇漾。」《西游记》第三回:「諕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也作「东藏西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