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鱼沉(鱼沉)  拼音:yú chén
1.鱼沉落水中。《淮南子。缪称》:「击舟水中,鱼沉而鸟扬,同闻而殊事,其情一也。」唐。许浑〈忆长洲〉诗:「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
2.比喻音讯杳然。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词:「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漢語大詞典》:溺人
(1).落水遭淹的人。左传·哀公二十年:“溺人必笑,吾将有问也。”尉缭子·攻权:“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清 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寻援溺人。”
(2).喻指沉沦不能自拔的人。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之八:“我是溺人今已矣,愿他人做自由神。”
(3).谓使人沉迷。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又有击毯、畋猎之乐,皆溺人者也。”
《漢語大詞典》:救溺
(1).救助落水的人。吕氏春秋·举难:“救溺者濡,追逃者趋。”宋史·毕仲游传:“官非諫官,职非御史,而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犹抱石而救溺也。”
(2).引申为救助危难中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论荣贵则引 伊 周 以救溺,言亢悔则讳覆餗而不记。”参见“ 救焚拯溺 ”。
《國語辭典》: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救助陷于困境的人。《周书。卷四五。儒林传。熊安生传》:「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隋书。卷四七。柳机传》:「盖救焚拯溺,无暇从容,非朝野之愿,以至于此。」
《國語辭典》:扑通(撲通)  拼音:pū tōng
拟声词。形容物体落地或掉落水中的声音。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今日扑通的瓶坠井,支楞的琴断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踹了一个空,扑通的攧了下去。」也作「扑咚」、「扑同」、「扑桶」。
《漢語大詞典》:铁碇(鐵矴)
船停泊时沉落水中以稳定船身的铁块。 元 宋旡 《鲸背吟·抛矴》:“千斤铁矴繫船头,万丈滩中得挽留。”
《国语辞典》:扑咚(扑咚)  拼音:pū dō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声。如:「青蛙一见人来,扑咚跳下水。」也作「扑通」。
《國語辭典》:扑腾腾(撲騰騰)  拼音:pū téng téng
冲动的样子。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王孙乘骏马,扑腾腾金鞭袅落花。」
《国语辞典》:扑通扑通(扑通扑通)  拼音:pū tōng pū tōng
拟声词。形容物体连续落地或落水时发出的声音。《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头在地板上磕得扑通扑通的响,我还不开恩饶他哩。」
《国语辞典》:扑通一声(扑通一声)  拼音:pū tōng yī shē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声。如:「扑通一声,身子落了下来,弄得水花四溅。」
《国语辞典》:咕咚咕咚  拼音:gū dōng gū dōng
拟声词。形容重物撞击或器物落水所发出的连续声音。《红楼梦》第六七回:「在砖地上咕咚咕咚碰的头山响。」
《国语辞典》:援溺振渴  拼音:yuán nì zhèn kě
溺,落水者。振,救助。援溺振渴指救助落水者和乾渴者。比喻援救受难的人。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五:「曾未期月,援溺振渴,事无巨细,悉究本末。」
分类:落水救助
《国语辞典》:扑同(扑同)  拼音:pū tó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的声音。《水浒传》第二九回:「听得扑同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被直丢在大酒缸里。」也作「扑通」。
《国语辞典》:扑桶(扑桶)  拼音:pū tǒ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的声音。《水浒传》第三八回:「两个好汉,扑桶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也作「扑通」。
《国语辞典》:救生筏  拼音:jiù shēng fá
一种船上救生设备。供船舶遇难时,落水人员乘坐求生。传统式救生筏,一般是以镀锌铁板制成的环形水密空气箱,存放于船边特设的架子上,同时能利用本身重量落入水中。近代用橡樛布制成的充气式救生筏,重量轻,占位小,可折合储存,抛入水中即可自动充气成形。
《國語辭典》:扑鼕(撲鼕)  拼音:pū dō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声。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脚踹著清波,手抱著顽石,扑鼕的身跳在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