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笳管  拼音:jiā guǎn
乐器名,吹管乐器。一种胡人所吹奏的木管乐器,用芦苇制成吹嘴,管身用木头或用芦苇捲制而成。声调悲凉。唐宋年间常为教坊乐工所用。类似今日所使用的「管」。也称为「觱篥」。
《國語辭典》:胡笳  拼音:hú jiā
乐器名,吹管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是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因最初为胡人捲芦叶吹之以作乐,故称为「胡笳」。
《漢語大詞典》:燕笳
胡笳。泛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切 赵 瑟以横涕,吟 燕 笳而坐悲。”
《漢語大詞典》:胡葭
即胡笳。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李善 注:“﹝笳﹞説文作葭。”晋书·隐逸传·夏统:“鼓吹乱作,胡葭长鸣。”参见“ 胡笳 ”。
分類:胡笳
《國語辭典》:胡笳  拼音:hú jiā
乐器名,吹管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是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因最初为胡人捲芦叶吹之以作乐,故称为「胡笳」。
《國語辭典》:边声(邊聲)  拼音:biān shēng
塞外特有的风鸣马嘶、胡笳吹角等声音。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宋。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國語辭典》:笳声(笳聲)  拼音:jiā shēng
胡笳的声音。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浪说野谋能补国,笳声已彻岭头云。」
《漢語大詞典》:清笳
谓凄清的胡笳声。 南朝 齐 谢朓 《随王鼓吹曲》之七:“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唐 杜甫 《洛阳》诗:“清笳去宫闕,翠盖出关山。” 清 马銮 《文姬》诗:“月下清笳欲别难,归来又促嫁衣看。”《花月痕》第五回:“寒角清笳,月冷 胭脂山 下。”
《漢語大詞典》:哀笳
悲凉的胡笳声。 北周 庾信 《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哀笳关塞曲,嘶马别离声。” 明 顾有孝 《感兴》诗:“哀笳不与魂俱断,清漏偏将恨此长。”
《国语辞典》:悽楚  拼音:qī chǔ
悽凉悲苦。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悽楚。」《梁书。卷三四。张缅传》:「在客行而多思,独伤魂而悽楚。」也作「凄楚」。
《漢語大詞典》:边笳(邊笳)
亦作“ 边加 ”。 即胡笳。我国古代北方边地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南朝 宋 鲍照 《王昭君》诗:“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唐 马戴 《边馆逢贺秀才》诗:“不堪吟断边笳晓,叶落东西客又分。”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二折:“牧马边笳,刁斗军中夜。”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綺阁低迷空昔梦,边加凄切咽新愁。”
《漢語大詞典》:箫笳(簫笳)
管乐器名。笳即胡笳。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若夫觴酌凌波於前,簫笳发音於后。”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须臾醉起簫笳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宋 苏舜钦 《游南内九龙宫》诗:“簫笳迭终日,旌仗展无穷。”
《漢語大詞典》:塞笳
塞外的胡笳。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胡雾连天,征旗拂日。时闻坞笛,遥听塞笳。”
分類:塞外胡笳
《漢語大詞典》:征笳
旅人吹奏的胡笳。 清 吴懋谦 《燕京秋怀》诗:“万里天涯真梦寐,征笳急管意茫茫。” 清 纳兰性德 《念奴娇·宿汉儿村》词:“牧马长嘶,征笳互动,併入愁怀抱。”
《漢語大詞典》:笳吟
胡笳吹奏;笳声萦回。 南朝 陈 后主 《昭君怨》诗:“笳吟度 陇 咽,笛转出关鸣。” 唐 杜甫 《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史》诗:“箭入 昭阳殿 ,笳吟 细柳营 。” 郭知达 注引 赵彦材 曰:“ 细柳营 , 周亚夫 所营,在 长安 。言胡人之笳乃在 汉 营也。” 唐 崔翘 《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笳吟中岭树,仗入半峯云。”
《漢語大詞典》:笳音
指胡笳之声。 唐 张说 《幽州夜饮》诗:“军中宜舞剑,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分類:胡笳
《漢語大詞典》:笳喧
谓胡笳吹奏之声四起。 隋 明余庆 《从军行》:“风卷 常山 阵,笳喧 细柳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