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箬笠(篛笠)  拼音:ruò lì
箬叶制成的笠帽。唐。张志和 渔父歌五首之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就如两个大箬笠一般,挟著夜珠从空而起。」也称为「箬帽」。
《國語辭典》:风筝(風箏)  拼音:fēng zhēng
1.一种引线乘风而飞升之玩具;古时常以竹骨糊纸制成,今则多为塑胶制。《红楼梦》第七○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著拿出个美人风筝来。」《文明小史》第三六回:「那知这番进去,犹如风筝断了线的一般,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也称为「风槎」、「风鸢」、「纸鸢」、「鹞子」。
2.悬于檐间的小金属片,风起声作。唐。元缜〈连昌宫词〉:「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唐。李商隐〈燕台〉诗四首之二:「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國語辭典》:竹帘(竹簾)  拼音:zhú lián
用竹条编成的帘子。如:「晚风透过竹帘徐徐吹进屋内,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凉。」
《國語辭典》:笊篱(笊籬)  拼音:zhào li
在水里捞东西的器具。具长柄,能漏水,形似蜘蛛网。多以竹篾、柳条或金属线编制而成。《西游记》第三九回:「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兄笑著,自探囊中取出一个纯银笊篱来,煽起炭火做煎饼自啖。」
《國語辭典》:竹笠  拼音:zhú lì
用竹篾、竹叶制成的帽子,可用以遮蔽风雨和太阳。宋。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松门正投宿,竹笠带馀晖。」《警世通言。卷八。崔侍诏生死冤家》:「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著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
《國語辭典》:蚕箔(蠶箔)  拼音:cán bó
养蚕的器具。多用萑苇、细竹等编成,呈圆形或长方形。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崦里〉:「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明。于谦〈采桑妇〉诗二首之一:「归来喂叶上蚕箔,谁问花开与花落。」也称为「曲薄」、「蚕薄」。
《漢語大詞典》:竹编(竹編)
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加工后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用具,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文汇报》1984.2.5:“ 嵊县 工艺竹编现有十二个大类,三千多个花色品种。”
《漢語大詞典》:棕笠
亦作“棕笠”。 用棕和竹篾编成的帽子。用以遮雨或遮阳等。 明 杨焯 《秋日郊居》诗:“云衫染棕笠,松麈挂柴车。”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衷(邾)棕反切文义:“﹝ 王褒 ﹞《僮约》云:‘雨坠如注瓮,披薜戴子公。’……今案子公乃椶字两合音,言披蓑戴椶笠也。”
《漢語大詞典》:箬笼(篛籠)
用箬叶与竹篾编成的盛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异僧符》:“至午,果有五黄衣,如府州急足者,各负两篛笼,直前登舟。” 清 李调元 《尾蔗丛谈》卷二十:“晨启户,见一小篛笼在门外。”
《漢語大詞典》:角簟
细竹篾或白藤织成的席。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冰壶通角簟,金镜彻云屏。”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地衣,春夏用角簟,秋冬用木绵。” 胡三省 注:“角簟,剖竹为细篾,织之,藏节去筠,莹滑可爱;南蛮或以白藤为之。” 宋 秦观 《寄题倪敦复北轩》诗:“觥筹交错银河掛,文史纵横角簟铺。”
分類:竹篾
《漢語大詞典》:床簟
竹篾编制的床席。 南朝 梁 刘孝绰 《望月有所思》诗:“朣朧入牀簟,髣髴鉴窗帘。”
《国语辞典》:围尺(围尺)  拼音:wéi chǐ
量圆周的尺,多用竹篾做成。
分类:圆周竹篾
《漢語大詞典》:竹缆(竹纜)
用竹篾绞成的粗索。常用以拴船。元史·河渠志三:“﹝竹络﹞既满,繫以竹缆,其两旁并埽,密下大桩,就以竹络上大竹腰索繫於桩上。” 沈从文 《边城》一:“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
分類:竹篾
《國語辭典》:竹席(竹蓆)  拼音:zhú xí
用竹篾编制的铺垫用具。夏日睡卧其上,可以消暑。
《國語辭典》:凉席(涼蓆)  拼音:liáng xí
供人坐卧纳凉的竹席或草席。如:「他躺在凉席上,一副消遥自在的模样。」